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协同提升研究(2)
2013-08-16 01:03
导读:(四)基于资源、能力和网络协同提升的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 框架资源观、能力观从企业内部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决定因素,而网络观从企业外
(四)基于资源、能力和网络协同提升的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
框架资源观、能力观从企业内部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决定因素,而网络观从企业外部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决定因素,对企业竞争优势本质的不断深化和学者们不同学科背景导~txcJ-企业竞争优势分析视角不同。企业竞争优势绝不是资源、能力和网络其中一个能够解释的。以上理论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片面性,不能全面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所以构建基于资源、能力和网络协同框架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是理论发展的需要。
资源尤其是关键资源是构成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企业异质性正是企业独特竞争优势的表象。通常认为关键资源具有稀缺性、有用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关键资源难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类似隐性知识,具有企业植根性。企业单单拥有核心资源是不够。核心资源与互补资源匹配优化才能实现资源价值。在核心资源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有效获取互补资源取决于企业的能力和企业所在网络节点地位。整合企业所有资源实现有效产出也取决于企业的能力和企业所在网络节点地位。
能力是企业动态形成的。能力本质上是企业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的手段,能力是隐性的,但是能力产生是干中学的结果,具有典型的学习曲线效应,能力随着时间、随着企业获取资源数量积累、整合资源方式不断优化而不断提升。能力决定企业在网络中节点地位,企业间能力异质性和互补性是形成网络的前提条件,网络是企业间相互竞争合作共存的载体。网络是企业获取资源的路径。能力是整合资源的手段。资源、能力和网络协同决定了企业竞争优势。基于以上认识。资源优化管理、能力提升和网络优化是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路径,是实现资源、能力和网络更大协同价值的前提条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协同提升的路径设计
(一)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资源管理
精益生产LP ( Production)、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lng)~11同步工程(SE)在企业运作中广泛采用,使传统企业资源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其需求。而
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使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的实现优化和升级,MRP 1I和ERP被提出并且被广泛应用。GartnerGroup?1990年初提出ERP(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ERP是对MfuPⅡ的全面超越。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超越MRP II范围的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资源管理分为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和企业获取资源管理。在企业内部传统资源管理- 物资管理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形成企业资源规划即ERP,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ERP超越传统物资管理范围,把资源管理扩展到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对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管理,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全面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ERP使管理变得更加可视化,实时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对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更快速,柔性管理使企业更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
(二)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能力提升
在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企业能力是企业转换资源实现有效产出的综合能力。基于企业业务流程分类,抽象的企业能力可以简单分为企业研发能力、企业制造能力和企业市场运作能力。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企业研发能力是企业对内外部知识资源的管理能力。企业研发能力核心在于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或对市场前瞻需求预测,基于自唷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接近度有效获取外部匹配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和增值,从而高效快速满足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需求,并最大化储备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库和知识挖掘工具使企业筛选和获取显性知识更加快捷。信息技术实现远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使企业突破隐性知识的组织植根性和区域植根性,更多获取隐性知识。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企业制造能力是企业运用资源和技术生产产品的能力。制造业生产过程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各环节实施和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支持系统和平台,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一个
系统工程。最新研究表明在制造过程中引入信息化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增长了大约70%至6OO%.并且能够更大幅度地减少成本。信息化实现流水线的柔性制造、敏捷生产和JIT生产,使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大规模定制得以低成本实现。信息化使企业制造更加精确、准时和实时可控。实现数字化的虚拟制造,使不同企业间协同制造成为现实。
企业市场运作能力是企业了解顾客需求变化、引导需求和创造需求的能力。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传统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工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结果准确性不高。运用信息技术非常简单获取分布全国乃至全球销售终端的产品销售即时数据并自动进行分析变化趋势,时刻掌控消费者产品和产品结构需求变化。及时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来调整产品结构和数量,更好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通过信息技术来有目的引导需求变化的变化。使需求变化有利于企业的自身产品,使需求集中于企业的自身产品。通过信息技术来创造原来不存在的需求。企业提供产品来满足创造出来的新需求。基于信息化的企业市场运作能力使企业更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消费者需求,充分利用注意力经济和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使产品成为市场中主导产品。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网络优化
专业化分工合作的日益深化使单个企业活动越来越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价值链的特定节点上,虽然基于所有权的企业边界仍然明确,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边界日益模糊。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使企业间关系超越简单市场交易即时交易关系,形成具有人格化交易关系的企业网络。企业网络使企业获取资源和能力提升延伸到整个网络。而企业获取资源和能力提升取决于所在网络规模和节点流动速度。正如Sun公司理念:将网络效应发挥到极致。更准确的是,把网络正外部性发挥到极致,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网络分为两类:企业内部局域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企业内部网是企业内部所有的经济活动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管理。Intranet指采用Intemet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专用网络。它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Web为核心应用,构成统一各便利的信息交换平台。Intranet可实现的功能极为广泛和强大。企业内部局域网是企业信息化的内部载体。构建全业务的企业内部局域网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局域网使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虚拟化、协同化和可视可控化。信息流和物流完美融合。作为网络节点的企业。仅有内部局域网只能是信息孤岛,所以通过Intemet建立企业外部网。实现企业与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信息交流是企业信息化时代融入网络的必然选择。总而言之。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构建,而是企业的知识网络、生产网络和生产网络全面构建,企业所有业务流程再造更好适应信息化要求。而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企业网络的物理载体,信息化的终极目的使企业更好融入网络,获取网络协同价值,提升企业网络节点的地位,进而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