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季节性商品销售时机选择(1)
2013-09-03 01:04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谈季节性商品销售时机选择(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 摘要:处理好季节性商品的滞留 问题 ,以使商家最大限度
内容 摘要:处理好季节性商品的滞留 问题 ,以使商家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是各零售 企业 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 会计 利润与 经济 利润的对比 分析 ,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季节性商品 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 机会成本
对季节性商品而言,每年的销售旺季一般只有1-2个季度。这样,商家经常会面对季节性商品何时销售的决策问题。例如,某商场的羽绒服专柜在回春转暖之际还剩羽绒服150件未能售出。该羽绒服当时的进价为200元/件,相关的进货费用为20元/件,商场旺季销售价格为500元/件。这时,商场销售部门认为:若以360元/件的价格出售,估计可将剩余的羽绒服全部售出;若库存至明年初冬,估计售出价格可以升至400元/件,但还需支付库存费用10元/件。销售部门此刻面临着是立即降价出售(方案a),还是库存到旺季再售(方案b)的抉择。若商场预期的资本报酬率为20%。那么,对这些季节性滞留商品如何决策才对商场比较有利呢?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 (accounting profit,简称ap)是建立在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上,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将销售收入减去相应的成本费用后的余额确认为其 计算 的结果。会计利润仅扣除债务利息,而没有扣除权益资本成本。
经济利润 (economic profit,简称ep)的对称是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是扣除了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利润,它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会计利润ap的基础上减去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简称oc)后的余额。
通常,在分析上述问题时,人们习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而非经济利润。
若以上述问题为例,a、b两方案的会计利润为:
ap
a=销售收入-营业成本=150×360-150×(200+20)=21000(元);
ap
b=150×(400-10)-150×(200+20)=25500(元)。
此处需说明的是,库存到下年旺季再售,其资金占用时间只有3个季度,若按单利计算,此时贴现率应为15%,而不是20%。这样,若基于会计利润的计算结果,商场会选择方案b。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上述互斥方案a、b的决策分析,更 科学 的 方法 应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由经济利润的概念可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经济利润(ep)=会计利润(ap)-机会成本(oc) (式2-1)
若式2-1的计算结果为正数,说明企业获得了经济利润;若为负数,说明企业蒙受了经济亏损 。此处的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货币开支,而是指“由于选择了某项业务而放弃了除此项业务之外的最好的业务的损失 ”。上述羽绒服过季滞留的决策问题,不论选择方案a或方案b都存在机会成本oc,即:
oc
a=(400-10-360)×150/1.15=3913(元);oc
b=360×150×15%=8100(元)。
根据式2-1,两方案的经济利润ep分别计算如下:
ep
a=21000-3913=17087(元);ep
b=25500-8100=17400(元)。
然而,上述计算的经济利润是两个不同时点上的结果,为便于比较,以现在为基准时点,则方案b的经济利润为15130元(17400/1.15)。显然,方案a的经济利润大于方案b的经济利润。因此,若基于经济利润的分析结果,商场会选择方案a。这与基于会计利润的分析结果不一致。从经济学角度看,基于经济利润的分析决策显然更合理,因其兼顾了因选择此方案而放弃彼方案的代价。
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在上述问题中,若商场销售部门预测库存至明年冬季初的售价为430元/件,则方案a和方案b的会计利润分别计算如下:
ap
a=150×360-150×(200+20)=21000(元);
ap
b=150×(430-10)-150×(200+20)=30000(元)。
方案a和方案b的机会成本分别为:
oc
a=(430-10-360)×150/1.15=7826(元);oc
b=360×150×15%=8100(元)。
这样,两方案的经济利润分别为:
ep
a=21000-7826=13174(元);ep
b=30000-8100=21900(元)。
同样,以现在为基准时点,方案b的经济利润为19043元(21900/1.15)。显然,方案b的经济利润大于方案a的经济利润。因此,若基于经济利润的分析结果,商场会选择方案b。可见,当下年旺季售价为430元/件时,方案b对商场就比较有利了,这与下年旺季售价为400元/件时的决策结果相反。那么,何时该选择“立即降价出售”,何时该选择“库存到旺季再售”呢?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