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营销非合作行为的交易成本分析
2014-12-05 01:38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农户营销非合作行为的交易成本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营销中农户非合作行为的交易成本构成,指出农户营销非合作行为交易成本过高的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得出农户产品营销中采取合作行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经济合理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营销 非合作行为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什么是交易成本,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的同意”。其实,交易成本无非就是在其它约束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为了完成某种经济物品的权利让渡而花费的各种成本。农户营销非合作行为就是指农户自己直接入市交易。根据交易成本的定义,农户营销非合作行为的交易成本分为: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合同的成本、监督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以上各项交易成本可归纳为“筹划市场交易成本”、“执行市场交易成本”和“监督市场交易成本”。农户支出的交易成本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某种代价或损失;有的可以直接计量,有的则需要借助其他方式表示。本文在分析农户交易成本构成时也是按照这一框架并结合农户交易的实际而做出的。
农户营销非合作行为的交易成本概况
现有的文献对农业生产成本的研究较多,对农户直接入市交易的交易成本的研究较少,为了收集这方面的经验数据,笔者委托了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两个班级共112名本科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涉及江西省44个县、市,共发出问卷448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此外,笔者选择了江西省信丰县、吉安县和安福县作为调查重点,对33户农户进行了详细的访谈调查。此次调查总有效样本461个,其中直接交易的农户有335个,通过对这335个样本农户反映信息的分析,农户在交易直接化条件下的交易成本状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文中数据未注明资料来源者均是本次调查的分析结果)。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一)筹划市场交易成本高
一般而言,农户的信息成本与农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关,信息收集费至少包括信息搜寻人员工资、订阅报纸杂志、安装使用电话成本以及安装使用互联网等成本,相对于农户的收入而言,这些成本是比较高的。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过程中,只有33个样本中农户认为“基本能够随时找到买主且成交价格合适”,有302户(占样本总数的90.1%)认为直接到市场交易搜寻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不尽人意,难度较大。这说明农户进行非合作交易时费时费力,顺利完成交易比较困难,显然筹划交易成本偏高。
(二)执行市场交易成本高
1.交易过程的人工费和差旅费较高。农户销售农产品所耗费的人工和差旅费较高。本文对进行直接化交易的335个样本农户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认为到市场直接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很多者”有300户,占89%,认为较多者有30户,占8.9%,有5户因没有考虑和计算过类似问题而选择说不清。另外,农户进入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交易时,还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进场费、设施费、管理费、卫生建设费和税收等,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户的交易成本。
2.产品运输费用高。就大多数“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而言,销售农产品都是在本村或本乡就地成交,当交易量较少时用人力完成即可,运输费是在产品远距离销售时才会发生。但是,农户因批量小而无法采用有效率的运输工具所带来的损失、因交易量少而支付的较高单位产品运输成本、因掌握市场信息不充分而发生迂回运输多承担的运输成本和因此造成的腐烂及销售损失,这些原因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和损失都增加了农户的交易成本。
3.交易地位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价格损失。在实际中,这主要表现为买方从农户收购农产品时压级压价,然后在异地市场高价出售来获取高额利润。笔者根据对江西的南昌、高安等市场的3次跟踪差价调查,发现蔬菜从生产者(农户)收购的价格到零售市场的价格差价达1倍多。农户所得利益的流失变相增加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