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旅游营销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的提高途径(2)
2015-05-06 02:03
导读:二、旅游营销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 (一)知识结构。包括:1.具有旅游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2.具有旅行社管理、酒
二、旅游营销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
(一)知识结构。包括:1.具有旅游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2.具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景点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3.具有历史文化、道德传统、风物民俗、
音乐美学、地理交通等方面人文知识的一定积累。4.旅游营销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能力结构。包括:1.基础能力。(1)外语应用能力:能够读懂与旅游营销工作相关的英文资料,可进行日常的
英语口语交流。(2)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使用OFFIC软件,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3)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营销
调研报告和其他文书。(4)沟通协作能力:与销售团队成员沟通协作,达成工作目标。(5)应变能力:适应环境变化,方法灵活。(6)创新能力:不拘泥于陈式,求新求变。(7)再学习能力:善于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2.专业能力。(1)市场调查能力:能够通过实地和文献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为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2)旅游营销业务能力:懂得运用营销理论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以及营销策划、广告促销等方面的工作。(3)旅游服务工作能力:有旅游企业基层服务岗位的实践经历,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4)社交礼仪与公关能力: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具有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的意识和技巧。
(三)素质结构。包括:1.品德素质:恪守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遵从以“诚信、公平、竞争”为核心的现代商业伦理,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富于进取心,具有积极的财富观和价值观。2.文化素质:具备由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三者共同构成的良好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良好个人修养。3.心理素质:乐观、坦诚、包容,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4.身体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保持健康的意识。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与能力需求有关的专项调查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平均超过70%的认同,高居第一,反映了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环境复杂多变的时代,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期望。“沟通协作能力”得到了60%的认可,说明营销工作作为一种人际工作,必须与客户交流,与同事协作,“旅游营销业务能力”则排在第三位。这些调查结果可以成为高职旅游营销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三、当前高职院校旅游营销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技术能力强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旅游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方面应该有三个重点要求: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旅游营销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旅游营销、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但上述目标在高职院校的旅游营销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未突出旅游特色。目前,高职高专旅游市场营销专业多以营销理论课和
工商管理课程为主,旅游类课程并未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以理论传授为主,旅游特色并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与一般的营销专业学生没能明显的区别,懂得一些营销的基本理论,但对旅游产品并不真正熟悉,大大影响其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服务区域经济与旅游业的特色强调不多,体现不出高职旅游院校的鲜明个性。
此外,高职高专旅游营销教学计划几乎是普通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翻版,有的甚至是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缩编,连高职教育的特点也没有体现。教学大纲没有统一和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单调,专门的市场营销专业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雷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人才培养没有体现就业导向。前文概括了市场对旅游营销人才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要求,但鲜有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加以研究,并制定详尽的计划达成培养目标,造成教学与岗位要求的脱节。在培养模式上,高职院校的旅游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只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总体上仍以封闭式教学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旅游行业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整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普遍不高。虽然当前旅游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看好,但经常是到岗不能马上上岗,企业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