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营销理论体系视角的顾客定义(2)

2015-05-25 01:45
导读:上述顾客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营销学研究的本质内涵,对市场营销理论研究与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难以反映市场营销学关于顾客概念的

  上述顾客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营销学研究的本质内涵,对市场营销理论研究与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难以反映市场营销学关于顾客概念的全貌,也不足以适应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
  1.逻辑困境。顾客角色的基本属性和存在的意义就是提出需要,而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组织)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这种需要,并为顾客创造新的需要。因此,识别和细分顾客是企业经营的逻辑起点。但上述顾客定义限制了企业全面和有效地识别顾客,忽视了在当今市场条件下,顾客在市场行为中的主导作用,使企业在经营起点上就陷入了逻辑困境。
  从语言使用的习惯上看,市场营销学意义的顾客,无论是“买者”还是“使用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完成时”,或者至少是“正在进行时”,即购买、使用已经发生或至少是正在发生,这时候的“顾客”是既成事实的顾客,我们可以称之为“事实顾客”。但在营销工作中,不仅要关注事实顾客,更要关注大量的所谓“潜在顾客”,即那些交易还没有开始进行但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事实顾客”的群体,正是这个群体,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与未来的走向。可是,按照一般的“顾客”概念,“潜在顾客”不算“顾客”,因为他们既没有购买,也没有使用,因此企业就可以不去关注他们,这与市场营销实践相违背,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相违背。事实上,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来说,“潜在顾客”比“事实顾客”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必须在与顾客进行交易之前就了解顾客是谁,以便于充分识别顾客的需求与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制造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产品并合理制定价格,制定适合于顾客群体特点的营销策略。这样,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使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具有明显的成效,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非自主顾客的客观存在。上述顾客定义,都从“意愿”角度体现了顾客的自主特征。但作为市场营销的核心,“交换”体现了市场的本质特征,而大量丰富的社会实践表明,组织与顾客之间的交换过程已超越了自主性、满足双方需求和欲望的传统特征,被动交换的客观存在,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个典型的例证是,越来越多的人为环境污染拖累。这里,受害的人们以健康和生命等作为交换条件,被迫“享用”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破坏的环境,从而完成了体现市场特征的交换过程。这是所有的“顾客”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会接受的。作为庞大的社会群体力量,他们将会在一边使用“称心”的产品,一边由于“称心”产品而带来的环境破坏而遭受其戕害的过程中觉醒与成长,将会抵制、阻挠破坏环境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市场营销面临的新的命题。因此,应该将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纳入顾客的范畴,用以指导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制订发展战略,谋划发展方针,谋求长远的竞争优势。
  3.顾客的“交换”视角。由于交换行为的广泛存在,作为交换重要一极的“顾客”概念被广义化了,这是上述顾客定义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譬如,组织内部的员工是不是组织的顾客?按照传统观点显然不是。但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交换”行为,体现着工序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此外,员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其本质也是一种“交换”行为。这种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海尔人提出“全员经营”,要求每个人与市场零距离,即每个人都要成为经营者,正是该理念的具体应用。

  
   三、质量管理学意义的“顾客”
  
  相对于其悠久的实践活动,质量管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也不过百年光景。但无论是其实践活动还是理论发展,质量管理以质量为直接出发点,其实质就是对顾客的关注。从关注顾客的诉求,关注顾客的切身利益,到主动寻求组织自身与顾客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寻求自身与顾客的共同成长,到在其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中首先申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且其他七原则、质量管理过程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等始终围绕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展开(见图1),顾客在组织中的地位、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究竟何为顾客,质量管理学也给出了简洁明确的定义。它认为,所谓顾客,就是“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这是对传统顾客定义的突破,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上一篇: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