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营销理论体系视角的顾客定义(3)

2015-05-25 01:45
导读:1.“顾客”被赋予可持续理念。组织在其一系列活动之后,会“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有些是顾客期望得到的,如衣物、化肥、纸张、塑料,资

  
  1.“顾客”被赋予可持续理念。组织在其一系列活动之后,会“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有些是顾客期望得到的,如衣物、化肥、纸张、塑料,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等等,即所谓的预期产品;有些是顾客不希望得到的,如产品瑕疵与缺陷,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浪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等等,即所谓的非预期产品,也即预期产品的副产品。预期产品符合顾客的利益,顾客将“主动”接受,组织信誉与形象因此得到确立,组织的可持续成为可能;非预期产品不符合顾客的利益,但顾客不得不“被动”遭受非预期产品的侵害,组织信誉与形象因此受损,组织的可持续大打折扣。该定义昭示人们,既然顾客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组织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就不仅要考虑顾客的预期产品,还要考虑到非预期产品的负面影响;否则,可持续将成为空话。
  2.“顾客”的泛化。一般认为,顾客是买卖关系中的购买方,但该定义突破了这种惯性思维,认为接受产品的即为顾客,除购买者外,价值链的下游总是价值链上游的顾客,因而顾客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以引起人们对内部顾客(组织成员)的关注。对组织而言,要满足外部顾客的各种需求,必须首先满足内部顾客的需求。如果内部顾客长期处于不满意的状态下,则组织也难以持续满足外部顾客,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顾客定义的泛化,促使组织以更宽的视角,不断关注购买者、内部员工、社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生产出绿色、环保、高质量的产品。
  3.“顾客”主体地位的确立。既然是“接受产品”,顾客在预期产品的性能、质量乃至设计、制造过程等方面,拥有了决定性的话语权,需要得到满足者“接受”,顾客成为组织经营活动的逻辑起点与归宿。因而,定义确立了顾客在组织中的主体性地位。组织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如何提供、提供多少等等,不再由组织说了算,组织只能视顾客的脸色行事。因此,组织不仅要关注现实顾客的需求与喜好,还要挖掘潜在顾客及其需求导向。对组织与顾客双方而言,这是重大的角色转变。但其本始于市场营销实践,却由质量管理有关理论明确,不能不令人深思。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几点思考
  
  1.顾客定义的发展性。顾客定义的发展性可以通过图2来表示。从图2可以看出,从单纯的“商品购买者”到“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人”,再到“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顾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定义呈现很强的发展性。这表明,组织(企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重要性越来越强,组织(企业)对社会(环境)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同时,组织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受制于顾客(广义的与狭义的)的影响与要求,组织与顾客之间的依存度趋高,但首要的,顾客将在其中掌握主导权。可以预料,随着组织活动的丰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顾客定义还会得到新的发展。
  
  2.顾客定义的“交换”本性。作为市场行为的重要一方,顾客具有天然的“交换”本性:现实顾客以交换为手段,目的是获取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潜在顾客需要组织的挖掘与培育,目的是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顾客则回报以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但在质量管理学定义中,似乎没有体现顾客的“交换”属性。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的“接受”都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交换”,此其一。第二,该定义实质上表明,顾客应该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在组织整体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利益相关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主动、互惠的交换关系。在组织整体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一方的活动过程给另一方造成了不便甚至危害,而另一方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会付出健康、安全或其他代价,因而彼此同样存在着交换关系。因此,质量管理学的顾客定义没有否定顾客的交换本性。
  3.市场营销学应该明确顾客定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顾客并不是已知的、约定俗成的常识,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顾客认知,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顾客内涵。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理论体系较为完善的学问,市场营销学应根据自身特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定义顾客,以避免在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中的歧义甚至混乱。根据其发展现状,市场营销学应吸收质量管理学关于顾客定义的精华。组织可以据此以更宽的视角,在更宽的领域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只有这样,组织活动才能与环境要求相一致,组织也才能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成长,不断实现组织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