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思路探讨(2)
2015-06-08 02:33
导读:许多研究者包括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都认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诸如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
许多研究者包括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都认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诸如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也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而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以及技术、环保标准、竞争不公平、信息不畅通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实践证明,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基于外部的如政策、资源、资金等优势大多只是暂时的优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生存法则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得近乎残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在于企业自身的素质。
现存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技术装备、职工素质和产品质量较差;眼光短浅,许多中小企业重眼前、轻长远;重生产轻环保,因而生产难以上规模,产品难以上档次,能耗大,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破坏性大;“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企业之间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也很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都使得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全从作坊式经济形式中脱离出来,经营管理仍处于小生产阶段,疲于追随市场找客户,缺乏企业个性、没有企业灵魂与经营理念,突出表现为:缺乏产品开发与创新的主动性,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适应不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营销策略缺乏创新,靠拉关系给回扣找客户,渠道模式单一,促销策略简单无创意,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的思想指导。
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全球化的营销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如何避免与市场的正面冲突,扬长避短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营销思考或许能给中小企业一些启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全新的4V营销理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趋势下的新经济时代,培育、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也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着眼点。4V理论,即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和共鸣的营销组合理论,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差异化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生产出性能、质量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在销售方面,通过有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它所追求的“差异”是在产品功能、质量、服务和营销等多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更多的表现为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3个方面。
功能化是以产品的核心功能为基础,提供不同功能组合的系列化产品,增加一些功能变成高档品,减掉一些功能就变成中、低档产品,以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消费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其关键是形成产品核心功能的超强生产能力,兼顾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的发展需要,以功能组合的独特性来博取细分客户群的青睐。 附加价值指产品本身以外的,包括品牌、文化、技术、营销和服务等外在因素所形成的价值。共鸣指企业为客户持续地提供具有价值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能更多地体验到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用,最终在企业和客户之间产生利益与情感关联。它强调的是企业创新能力与客户所重视价值的联系,将营销理念直接定位于包括使用价值、服务价值、人文价值和形象价值等在内的客户整体价值最大化。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度关注给客户更多感知价值的市场环境中,我国中小企业也唯有认真领悟这种新的营销思想,善于把握市场需求,向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其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形成,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关注市场动态,精于市场调研
今天的市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动态环境,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展示,因而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以显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尤其是新生代的年轻群体,他们更关注个性品味的满足,于是BenQ推出江南系列电脑来满足新生代的个性品味需要,赢得这一市场群体的青睐。因此中小企业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适时把握消费需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