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条件下的品牌执行力分析(4)
2015-06-14 01:38
导读:d ,显然Ud 0 。 当然这是假设只有一个消费者的情况,在大数条件下即消费者数量很大的情况下,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有的选择企业1的产品X,有的则
d,显然Ud
0。
当然这是假设只有一个消费者的情况,在大数条件下即消费者数量很大的情况下,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有的选择企业1的产品X,有的则选择Y,有的两种都购买,也有的都不选择。这样对企业1来说必然会出现一个双方的效用空间,而这个空间是比图品牌延伸的自我实施空间要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更优,因为它要求更多的消费者作为保证,企业的操作难度会更大,当然这也会因产品和交易的属性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在多品牌运作中,消费者对某个具体品牌的偏好程度高且分布广,而对其他品牌的偏好则相对较弱,则该企业的品牌结构将是不稳定的,面临着整体滑坡的危险,即较弱的品牌会“连累”强势品牌,如青岛啤酒;如果所有的品牌都是强势品牌则不同,它们之间会形成相互增强的效应,如宝洁。所以多品牌运作就要争取后面的这种局面,否则就是危险的。这取决于品牌结构的偏好程度和市场分布。
可见,多品牌和品牌延伸是不同的战略视角,多品牌是基于“大数条件”下的“范围经济”;而品牌延伸是基于“共同定位”下的“区位经济”。对于消费者来讲,如果说多品牌是一种“自由购物”,而品牌延伸是一种“自愿性强迫消费”。所以,企业在选择品牌策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决策,一旦失误就是战略性的重大损失,且难以挽回。
显然一种很实际的做法是两者结合,既利用多品牌策略“笼络”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又利用品牌延伸“强迫”消费者尽可能多的消费。可想而知,这样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这样的企业几乎没有,哪怕是国际性大企业,也许宝洁类似于这种策略。而可口可乐却是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即既不“做多”,也不“延伸”,纯粹的“单一”品牌策略。如上图,一般品牌策略发展路径是从(1)经(2)、(3)到(4),而最终到达(4)象限内的目前基本上没有,在(1)、(2)、(3)中又以(2)、(3)居多。(4)的出现和发展受到传统产品、市场和信息结构的局限,也即某一企业难以同时做好两个或多个品牌,这也是品牌的契约性决定的。信息经济的出现对传统市场形成了挑战,企业的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甚至对传统企业本身的存在提出否定,在这种“信息经济”下综合品牌策略即多级多品牌的企业形式也许会出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参考资料:
1.胡左浩、郑兆红,《顾客生涯价值概念及其对CRM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4
2.葛晨霞,《品牌的经济学分析与品牌管理》[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杨立岩,《不完备合同与剩余控制权》[J],财经科学,2001年第2期
4.陈国富,《契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