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2)

2015-07-13 01:18
导读:1.品牌既是区域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没有若干成功品牌的支撑,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企业,区域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元本之

  1.品牌既是区域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没有若干成功品牌的支撑,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企业,区域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元本之木”,由此可见,品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犹如血液之于生命的意义,没有品牌的区域经济,无异于没有灵魂的肉体,没有精神的躯壳。因此品牌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品牌为区域内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形象平台,使区域内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价值形象得到提升,大大增强了区域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区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扩散,区域内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大提高。区域品牌又是集群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良性发展的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生存的基础。如温州被命名为“中国鞋都”,“中国鞋都名品”成为温州第一块公共品牌,由此温州的鞋产品都有溢价优势。区域品牌形成之后,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种互动效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除所在区域本身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等因素外,很重要的是区位的服务品牌,优质的服务品牌具有很大的消费者影响力、市场吸引力、社会影响力等。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的企业、资金、技术、劳动力、人才的涌向和集聚,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青岛有73种山东名牌。23种中国名牌,6个中国驰名商标,促进了带动了环渤海区的经济发展。
  2.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区域参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潮流,中国加入WTO后,发展需求的无限性,战略资源的稀缺性,市场的无边界性,使得区域竞争将成未来世界经济秩序的必然。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目标是提升区域的竞争力,而区域内的品牌是否是强势品牌,是否是知名品牌,是否是有生命力的品牌,将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直接指标,或者说这些品牌是区域竞争中的先锋,也是区域竞争的利器。例如浙江绍兴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6种,占全国总量的三十分之一、浙江省的五分之一,历年累计获得的中国名牌列全省第二,还拥有浙江名牌产品163种、绍兴名牌产品295种。无庸质疑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绍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品牌越多,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潜力越大。由于品牌是区域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品牌的成功是区域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推进器。品牌的容量大,凝聚力强,尤其是成为驰名商标的品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非凡的繁殖能力和扩展能力。名牌,不仅是某个企业、某种品牌的标识,更是一种传递信任、品位与追求的载体。知名品牌越多,则区域经济越发达。例如上海的名牌是我国人均水平最高的地区,如中华、美加净、恒源祥、光明、白猫、三枪、红双喜等,占所有驰名品牌和商标数量占全国的1/8,上海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莞作为我国南方最富有生机的经济区域之一,“十五”期末累计获得各类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196个,较“九五”期末增加188个,品牌是衡量区域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也是经济实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显现。
  4.特色品牌能打造区域特色产业群优势。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发展品牌经济,能带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好的品牌可以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催生品牌乃至名牌成长,名牌产品引导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还可以利用区域品牌价值,在专业市场上直接交易,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如果说产业集群是名牌的外延,那么由高端技术人才、高新研发机构打造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名牌的内涵。以品牌振兴产业,以品牌振兴经济。在浙江,如诸暨大唐的袜业群、嵊州的领带群等,已形成区位品牌。据统计,浙江有52个“产业集群”的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纺织、服装、陶瓷等鲜明的产业群特色。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等地的产业群发展迅速,产业群的规模在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集群发展与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的关系日益密切。
上一篇:论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