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2)
2015-08-01 01:02
导读:(三)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体系紧迫性和现实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满足市场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三)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体系紧迫性和现实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满足市场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新世纪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优化的结构,这种整体的形成和结构优化则依赖于构建三个教育教学体系:一是构建有利于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一定理论基础的理论教学体系;二是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构建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健康成长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这三个教学体系缺一不可,但从上面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们所最缺乏的也恰恰是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探讨构建一个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培养学生营销实战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二、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所谓实践教学是包括理论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验及课堂内实践能力培养等教学环节的统称。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要求,其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一个中心,五个环节”进行安排和运作。“一个中心”,即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五个环节”,即通过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实训仿真摸拟操作环节、一线实习环节、社会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等五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
(一)课堂实验教学环节
建立课堂实验教学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基础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动笔、动口和动手的三动能力。这一系统包括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课堂习题训练、辩论会等环节。案例分析课是指任课教师印发与市场营销有关的案例材料给学生,学生根据材料补充分析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提出看法、评价。通过这一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市场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评判的能力。课堂习题训练虽是传统的基本方式,但也是使学生熟悉、深化理论的必须环节。辩论会是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和辨析能力。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实训仿真摸拟操作环节
该环节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技术性、操作性特点进行的。通过建立摸拟实训、市场营销信息系统(MIS)、安装各种先进适用的市场营销软件、管理软件、经济信息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在校学到的技能,到企业里能直接使用。
(三)一线实习环节
完成模拟训练后,学生到实习基地的企业、市场进行专业实习。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前两个环节中学到的操作技术在现实中得到检验,缩短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的工作差距,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同时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理论学习与技能
培训中重新认识自己、有针对地选择后续课程,利用毕业前的时间调整和补充知识与技能结构。
(四)社会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具有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不同的形式。社会调查适合于任何一个学习阶段。由院校(系)组织,并选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到企业和市场营销部门,开展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调查,并要求学生写出
调查报告,交流经验、讨论发现的问题。社会服务是指学校发动学生利用节假日、周末和寒暑假,到企业开展营销咨询服务、经济政策法规的宣传。
(五)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系统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高职三年所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总检阅。从第五学期开始进行毕业实习前的有关准备工作,第六学期进行具体的实习。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市场营销实践,对市场营销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对经济进行调查、分析。毕业实习的运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确定实习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2)按每个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的原则,根据教师特长,师生双向选择,要求指导教师向学生讲明实习目的和要求,结合所选题目,介绍该领域现有的发展动态和存在的问题;(3)学生写出调查内容或论文写作要点与指导教师研讨完善;(4)在实习中教师和学生应经常联系,及时、反复的给予指导,以便修正;(5)学生实习完毕,汇报实习情况,上交实习材料和毕业论文;(6)院(系)组织教师形成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成绩评定毕业实习的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