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城市营销中的区域协调与物流发展
2015-08-02 01:39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三峡库区城市营销中的区域协调与物流发展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要发展三峡区域
摘要:要发展三峡区域的经济,旅游是重点,物流链的发展是重要保障。具体实施起来,首先必须对这一区域进行行政上的合并,由重庆市牵头,实行库区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关键词:三峡区域;旅游规划;城镇定位;城镇营销;物流链管理
一、目标管理是对库区进行科学规划、开发的保证
城镇体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相互联系的城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关于三峡库区的城镇定位、规划,我们认为:相关城市、城镇要以旅游为中心,因地制宜地进行定位,实行目标管理,分层将目标细化,并以各自“圈”为二级目标进行管理。少搞一些科技节、旅游节、柑橘节、茶叶节的应景之作,多想办法,将发展各地经济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圈”的层级管理是从该区域的产业特点以及布局来规划、管理的,在这方面,可以将其视作企业来管理,而传统的行政区划则起社会管理的作用。
该区域城镇的定位,首先要确定的是以重庆还是以宜昌为中心。在这个问题确定以后,才能去探讨库区各城镇的定位以及营销策略。关于三峡库区是否设置省级行政区划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许多专家学者就在讨论,许多机构也在调查研究,国家也一度正式筹备组建三峡省。这个问题是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的。在历史上,由于三峡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重庆至宜昌的沿江的农业、民情民俗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又把这一区域连接了起来。问题是:三峡库区的大部分属于重庆直辖市,而大坝的坝址却在湖北省的宜昌市。行政区划的不同,把这样一个因三峡大坝修建而相对统一的区域人为地割裂成两大块。根据三峡库区现在特有的地理地貌,目前,从政府到专家、库区民众,大家都在发展库区旅游上达成了共识。然而,在重庆、湖北大力发展三峡旅游、大打“三峡牌”的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合理经营,客观上忽略了对库区广大城镇的规划、营销。因此,我们认为,新的形势决定了这一区域必须真正地绑定在一个行政区划,只有这样,库区原有的旅游资源、新形成的库中岛屿、半岛等资源才能得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营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其旅游的新特色是“湖光山水休闲游”。在国家以及重庆市、湖北省规划这一区域的旅游产业特别是重点扶持重庆、宜昌市区的旅游产业时,尤其不能忽视对库区众多城镇的旅游产业。这是客观、科学、统筹发展三峡库区旅游产业的重要的一方面。
在对该区域的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营销的时候,首先必须对相关城镇进行定位。城镇定位的基础是其产业发展与景点特色,换句话说,也就是要紧紧围绕自己的实际来工作。另外,根据近年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坚决杜绝化工、建材加工、有色金属等重工业、污染产业在该区域生根。特别应该提请各级主管部门注意的是,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民众应该享有对相关旅游资源有开发、建设的优先权。
在该区域城镇定位的同时,就要兼顾物流管理。三峡区域山多,人员居住分散,历史上,物资的输入输出相当困难,航空运输几乎空白,铁路运输发展相对迟缓,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公路网比较发达了。然而,目前三峡库区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比较混乱。由于该区域产品单一,流动渠道不太畅通,所以,主要是外地产品的输入。在促销策略上,本地客商、外地企业、经销商各自为阵,缺乏协调。一方面,某种物资缺乏时,大家都去经营,一俟物资到位,极易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于是,各商家竞相降价,最后出现亏损,不得不撤出市场;另一方面,就是大多数商家怕风险大而不去经营所需商品,进而造成该区域某些商品因短缺而涨价,涨价后,顾客的购买力下降,还是造成经销商实质上的亏损,撤出市场又是唯一的出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进出三峡库区的企业、商家很多,但目前还留在这一区域发展的则微乎其微,尤其是许多大企业已经不见了踪影。在对该区域城镇进行定位的时候,就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予以对策,逐步建立合理客观的物流供应链。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是首当其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