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百货店业的结构改革与营销创新
2015-08-11 01:17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韩国百货店业的结构改革与营销创新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 韩国百货店业有
[摘要] 韩国百货店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其改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迅速扩张阶段、第二阶段整合及多角化经营阶段、第三阶段寻求海外发展扩张阶段。对其研究将对我国百货店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很多借鉴之处。
[关键词] 百货店 结构改革 营销创新 VIP
韩国百货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5年以经营妇女用品和日用杂货为主的日资“三井中商店”在韩国大邱开张;1906年日资“三越和服店京城办事处”在首尔成立。不过,韩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百货店是1930年开业的日本三越百货公司所属的首尔分店(现为新世界百货店)。韩国最早的民族百货店是开设于1931年的和信百货店。后来,和信收购了民族百货店“东亚”,成为韩国首个实行多店铺经营的百货公司。1990年之前,韩国对零售业并不太重视,零售业是由为数不多的百货店和为数众多的中小零售店构成的极端二元结构。百货店基本上集中于首尔,在首尔以外的三大都市中,釜山没有百货店,大邱也只有大邱百货店和东亚百货店两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遭遇金融危机和折扣店等其他业态的竞争,韩国百货店经历了三次结构改革。
一、第一次结构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百货店数量激增,竞争日趋白热化,一些缺乏资金实力的百货店开始破产。1995年8月~1998年4月间有24家企业计52家店铺破产(Korea Retail Research Group,1999)。破产的原因是:1996年临近流通市场开放之际投资过度、外部资本依存型投资过度、高贷款利率、母公司的破产、对收购无防备、经营者盲目自信、非成熟的市场营销战略等,再加之1997年遭遇金融风暴。因此,1998年就成了韩国百货店有史以来销售额降幅最大的一年,也是业界重组的一年。1998年韩国百货店销售额同比下降9.8%,市场占有率也从12.3%降至11.5%。地方百货店和中小百货店的效益滑坡尤为严重。三大百货店因新店开张和接管不良企业等因素,销售额只有小幅增长。1998年新开百货店仅有乐天的光州店等2家(韩国连锁店协会,1999)。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999年由于收入增加,大伤元气的消费者心理很快得以恢复,百货店销售额同比增长7.4%,为12兆7千亿韩元。这与宏观上的景气上升,百货店为区别于折扣店采取专门化、高档化经营路线,以及通过提供赠品、强化促销等因素不无关系。乐天、现代、新世界三大百货店的销售额同比增加了27%以上,乐天总店1999年销售额突破1兆韩元,创下了国内百货店单店的记录。由于因资金状况不佳而暂时没有开业的新店重新开业、乐天接管Chong的Bluehill和东亚城后开出盆唐店和富坪店,在一山还新开了大型店,因此,三大百货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百货店业寡占趋势进一步加强(参见表1略)。但是在形势趋好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各百货店纷纷采取降价打折、有奖销售、赠答谢品等手段,致使恶性竞争加剧。
数据来源:日本现代流通研究所。
注:表内数据是扣除VAT(附加税)后的数据。
2000年韩国百货店销售额再创新高,为15兆2千亿韩元,同比增长19.7%,三大百货店的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66%上升到2000年的72%。强者对市场的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新世界百货店99年接收的森安百货店重新亮相,2000年又新开了江南店;乐天百货店以江南为中心开设了3家店铺,实现销售额5兆多韩元,现代百货店在尉山新开了东区店,同时追加了对弥阿店的投资。盖乐利百货店也接管了大田的2家东洋百货店,店铺总数增加到7家。
2001年业界重组告一段落,但在折扣店持续增长,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无店铺零售的迅速壮大下,百货店为了确保市场地位,积极强化以QR (Quick Response 快速响应)为核心的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和基于顾客差别化管理的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酬宾活动和赠品提供,开设VIP室,创办免费的文化中心等等,加入百货店协会的全部92家店铺的销售额达到17兆9百亿韩元,同比增长12.4%,结构改革的效果得以显现。受2000年11月实施的减免特别消费税措施的正面影响,大型家电、珠宝和高级手表、毛皮、高尔夫用品的销售额增加,对利润的贡献也增加。三大百货店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