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系营销角度探讨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3)
2015-10-19 01:02
导读: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由于学生整体上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缺乏运用第二语言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由于学生整体上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缺乏运用第二语言思维的能力,这不仅影响了其学习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学院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努力提高其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向学生明确双语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消除其对英语的畏难情绪;同时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反馈,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层次,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中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不能硬性地将英文授课的比重作为衡量双语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指标,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最后,重视对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了解大学生的一般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参与式、启发式、案例研究式、模拟项目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开放式、互动的双语学习氛围。此外,有条件的合作办学单位还可以与外方机构达成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协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市场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激发其双语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重视与高校后勤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提供坚实的教学平台。
学校教务部门、图书馆及教材科等后勤部门对于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更新,教辅资料的配套供应,教学计划以及课程的编排等都将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实施双语教学的学院应该重视与这些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就双语教材而言,根据教材的来源和文字,大体可分为三类: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翻译的外国优秀教材和外国原版教材。[5]91这些教材各有所长,选择不同的教材将会影响到所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因此学院任课教师应与教务部门及时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此外,双语教学计划及课程的设置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性等,因此教务部门须与学院的任课教师提前沟通,听取意见,并达成共识,兼顾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学院的学工部门要协助进行双语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收集;参与和配合双语课程教学小组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英语
演讲比赛、全英文的国际商务谈判大赛、国际商务礼仪及跨文化交际知识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应充分调动外方办学机构的资源,如提供优秀外文原版教材和教辅;邀请外教授课;定期开展研讨会,中外教师沟通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双方教师开展科研合作,共同致力于高水平的研究等,形成学科、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为学生提供一个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四)发挥政策和社会需求对双语教学的良性导向作用。
包括政府和学校在内的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制定高校双语教学的管理、激励和评估政策来推动双语教学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力量,可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师资短缺和师资质量制约双语教学的发展已是共识,解决师资问题是当务之急。二是教师激励机制。已有高校通过课时量的计算、课酬和奖金的发放、职称评定以及进修与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的形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以增加双语教学师资的供给和质量的提高。三是检查评估机制。[6]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工作可着眼于考察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中为适应、满足和开发社会需求而自主发展的意识、机制和效果,如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及内容是否经过了市场需求调研,师资是否能满足有效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