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改革研(4)
2015-10-28 01:17
导读:对于如何设计案例“陷阱”,该研究者认为,篇幅小的知识点案例、非正式案例不容易设置“陷阱”,而篇幅大的、素材丰富的案例相对容易做到。一些会
对于如何设计案例“陷阱”,该研究者认为,篇幅小的知识点案例、非正式案例不容易设置“陷阱”,而篇幅大的、素材丰富的案例相对容易做到。一些会引导正确分析的素材应该写得含蓄一些,而且分散散布在案例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同时,为了设置“陷阱”,有些素材可以改写、夸张甚至虚构,老师还可以添加一些“迷惑”性的素材。案例是用来教学的,不必完全拘泥于真实细节。[4]
个人认为,陷阱型案例对于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局限性,拓展他们案例分析的角度,更加全面的评价案例企业的营销行为,都非常有意义。
自己目前也在进行陷阱型案例分析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但时间还比较短暂,加上这种类型的案例分析对教师个人的要求要高很多,无论是案例的编写,还是案例探讨过程中问题的陈述和提问的方式,都会与目前的案例分析课程有很大的差别,这些都要求教师个人要迅速提高自己的学识,丰富个人的阅历,短期内很难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按组进行陈述,而非个人,减少对教师教学时间的占用。
以前以个人进行课堂案例分析报告,导致案例陈述的人数多,有时候占用了教师的教学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顺序。这个问题我在有关教学改革的教学研讨会上提了出来,同事们纷纷帮助我出谋划策,提出他们好的经验供我参考。
今年,我充分吸取同事们的建议,把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进行案例分析,使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的时间得到有效压缩,保障了教师教学时间的充裕。
为避免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可能的漏洞,堵住少
数学生搭顺车的可能性,根据同事的建议,我要求小组成员先内部进行考评,根据他们个人对案例分析报告所作出的贡献给每个人打分,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面对“营销组织的建立和管理”的实际问题,获得团队合作考评的切身体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目前的程序为:小组内组员自己考核,教师对小组考核评分,两者结合产生每个学生最后在案例分析部分的得分。实施效果明年再进行评估。
(四)增加游戏种类,征求学生意见,扩大备选游戏的范围,进行难度更大、经营决策涉及面更广的模拟经营。
针对以前的模拟经营游戏所涉及的决策层面少等问题,我已开始征询学生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提出比较有意义的、有一定难度的模拟经营游戏,以使他们能够更投入的进行模拟经营。
毕竟,具有挑战性、有较高难度的问题出现时,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征服欲,能增加他们模拟经营成功时获得的成就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经营分析报告时,他们陈述的内容、所牵涉的问题都会更广泛全面,与其他同学交流时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提问,与其他小组展开争辩,切实提高课堂模拟经营分析报告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目的。
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同行们还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如:建立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实验等,但短时间内实施还具有较多的限制,对教学地点、教学硬件设施及教学团队都有较高的要求,有待以后逐渐采纳。
“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而发展,不断改革,其方式方法也日益丰富。
体育学院的学生又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中务必因校制宜、因时制宜,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 赵锡斌,改进MBA案例教学的新思路,《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1998年第5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 ] 谢导,MBA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主张,《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 李明生,试论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