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经济学分析
2016-02-23 01:16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经济学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自2007年下半年起我国开始着手建立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这
[摘 要] 自2007年下半年起我国开始着手建立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这表明政府更加重视运用市场力量来治理污染。本文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契约论
一、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大多集中在年报和半年报中,多为定性描述且文字量较少。内容大多集中在企业环保方针、环保项目以及环保大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和机遇等。为了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的监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5月1日正式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目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形式不统一,披露的环境信息未经过审计。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中可计量的少,不同企业信息披露的数量差异大,即使是同一类环境信息,不同企业披露的详细程度也不一样,此外,上市公司年报中没有对环境信息进行鉴证,这都使得企业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不强,不能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
2.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不够具体。旨在约束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和制度对环境信息的形式、详细程度并无统一规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中也没有涉及环境信息披露和审计的专门规定,这势必影响企业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强制性较弱。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持鼓励的态度,这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约束力就大大减弱了。
二、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和政府是环境信息的两个主要披露主体,它们参与环境信息的披露有着各自的经济动因。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经济学分析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特征,委托人聘用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公司所有者即委托人从长远考虑希望公司能够增加环保投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经理人员即代理人为了显示其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往往会把目光放在企业近期的业绩表现上,就有可能采取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短期行为,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由此便产生了环境保护的代理人问题,具体表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1)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
经理人员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便会在采取短期行为时通过隐瞒信息、私下行动等手段造成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代理人承受过度的风险。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委托人倾向于设计一定内容的契约来约束经理人员的行为,于是便产生了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的产生会减少经理人员的报酬,为了控制代理成本,经理人员便会努力不与委托人发生利益冲突,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让委托人了解其环境工作的状况。因此,经理人员有最小化代理成本的经济动机向委托人披露环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