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案例分析法”在《市场营销》课中的应用(2)

2016-03-02 01:00
导读:1. 案例的设计及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教师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应将收集到的

  
  1. 案例的设计及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教师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应将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这些案例应是与课程结合紧密的、有代表性的且相对较复杂的案例,如:娃哈哈的诞生、发展、壮大被称为一部“从零到二十世纪的传奇史”,柳州佳用从一个小店铺到日用零售连锁老大,宝洁公司品牌失败案例,乐华彩电渠道变革失败等案例。这些案例既体现出企业在营销中的成功方法和失败的原因,又能引起我们对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相关营销方法的思考。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并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前提出相关的问题,并提供广泛的参考文献目录。给学生分组,引导各小组根据提出的问题,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方法和原因,在小组内自行组织讨论汇总。这些查询活动学生可通过上网及查阅图书的方式得以实现。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
  
  2.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主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需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主动发现和探索,而不是教师对市场营销的有关定义和原理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因此,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会像真正的营销人员那样认真分析,查找营销成功的方法和失败的原因,从案例中悟出营销原理和营销方法,加深对营销知识的掌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讨论的碰撞,各人的见解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见,除了对市场营销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外,还产生了新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实践证明,基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课堂评估总结
  讨论完毕后,教师将每一个人的发言串联起来,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或者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当然可以让学生总结。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各小组的工作方法和获取信息手段等,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总结中,还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充分肯定参与者的成绩,给参与者以鼓舞。
  
  结束语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信息资料获取工作和小组讨论,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它不但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辉.论技工学校的创新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6期.
上一篇:轿车市场整合营销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