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3)
2016-06-09 01:00
导读:(三)旅游供应商的经营策略推动非理性消费行为发生 有些旅游供应商专门针对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产品促销。例如,国
(三)旅游供应商的经营策略推动非理性消费行为发生
有些旅游供应商专门针对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产品促销。例如,国外和国内旅游供应商推出不少超豪华酒店或者富人度假旅游区,专门针对富豪们的攀比心理进行产品开发和定价;户外用品就是特意为野外运动发烧友开发出来的产业,不少商家推出能被发烧友们肯定的专业产品,除了赚到不少好口碑,最终反映到市场销售业绩上[ 7]。还有一些旅游供应商提供名副其实的旅游产品,把旅游者骗来消费,从而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旅游媒体的营销手段引发非理性消费行为
一些旅游媒体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使旅游者在作决策时产生错觉。宣传的低价旅游线路与实际消费价格不一致,或夸大旅游带来的身心体验,造成旅游者在消费时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破坏景点、制造垃圾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旅游媒体利用事件营销,夸大或曲解旅游产品的效用,一方面,造成旅游者盲目进行消费,引起部分景区过热,旅游消费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引发旅游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不利于物价稳定。
五、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防范措施
由上面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是普遍的但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旅游者合理消费。因此,针对以上情况,要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
第一,大力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将缩小供需差距,推动大众旅游的发展。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过程中,要考虑将不同的旅游产品以一个鲜明的主题加以组合,或者开发综合性强的产品,从而满足一个团队中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旅游者的主观能动性,留给旅游者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旅游体验。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提高国民素质,形成健康的消费观。我国相关部门对此做了不少工作。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05年7月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9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12月中旬,中央文明委、国家旅游局等10部门又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宣传践行《指南》和《公约》。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社会各界大力配合来完成。政府可以通过旅游媒体做大量的公益广告。
第三,加强旅游供应商的企业诚信建设。非理性行为往往是可以预期的,旅游供应商可以利用旅游者的非理性行为获取利益。因此,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者投诉管理制度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对旅游供应商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以保证广大旅游者的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害。另外,旅游供应商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注重环保,讲诚信,也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不良旅游消费行为并教育了旅游者。所以,旅游供应商应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法规意识,规范自身的执业水平,多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诚信环境,形成诚信文化,这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达到供需双方“共赢”。
第四,正确引导媒体对旅游业的影响。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旅游业来说,一方面要借助媒体的影响来推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防止媒体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的受众是广大民众,媒体信息传递给旅游者较其它促销方式来说更加迅速,对旅游者做决策产生影响,容易导致旅游者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政府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加以规范媒体报道的公正,社会各界应该大力呼吁媒体加强其公性力,这有利于减少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在面对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时,除了加强行业规范和法律健全,更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去引导旅游者逐渐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社会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单单考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注重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有不少经济学学者认为假日经济在短期内刺激经济,但不能带来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节假日进行合理分流,旅游者出游的时间相对分散,这对于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健康消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