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图2 中国2005-2013年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2.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能源结构不太合理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0.58亿吨油当量,到2008年增长到20亿吨油当量。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15%,而我国的增幅为7.5%,相当于世界增幅的5倍。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过高。2008年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比为29.2%,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而我国的煤炭所占比重高达70.2%。从1990年以来,我国的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而低碳能源核电的比重则2000年以来才有所增加,可再生能源水电的比重也不太高。这些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致使我国的CO2排放量增幅过快(如表1)。
表1 1990年以来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单位%)
3.我国近年来的大量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出口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出口贸易发展更快,导致我国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从1994年我国出现贸易顺差以来,贸易顺差增幅高于对外贸易增幅,而对外贸易的增幅又大于经济增长的增幅。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80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从90亿美元迅速增长至11563亿美元,增幅达127倍,而同期的GDP增长约55倍。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就提出,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拒绝向中国提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援助。而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并在国内大量排放污染物及排放CO2等作为代价的,但最终消费却在国外,即国外消费者消费了大量我国的能源和碳排放。这导致我国在商品贸易上处于顺差,但在生态贸易上却处于逆差。另外,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从这些加工贸易中只能赚到一点微薄的加工费。但大量污染却由国人承担。如中国的炼铜加工业,需要大量消耗原材料等资源,也需要消耗大量电力等能源,但每磅铜的加工费只有微薄的几美分,出口的铜及其制品价格也不高,却在中国排放了大量的CO2,而中国从国外进口的芯片和知识产权等的价值很高,但碳排放却很低。这也是导致中国碳排放量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国人口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8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28亿人,比2007年底增加673万人,目前仍居世界第一。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导致碳排放量较高。我国还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阶段,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这些都导致对高耗能产品钢铁、水泥等的需求量大增,伴随着碳排放量会出现大幅增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轿车等生活用品的需求增加较快,这也会导致碳排放量上升较快。美国作为世界上小轿车人均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在交通方面的碳排放量占有很大的比重。
三、减缓我国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减排C02的有效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是改变传统“高碳”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选择方式。中国要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一般来说,工业比服务业消耗的能源和资源要高许多,排放的CO2量也较大。而中国的工业结构中,近年来重工业发展过快。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钢铁等重工业领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智能化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激发生产力,还可以创造出一些崭新的产业。因此,中国工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型工业转变。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