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

2015-02-23 01:05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论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人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基础上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人们熟悉能力的不断加深,此题目逐渐纳进环境立法的议程上,因此,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法的关系研究是环境法研究的重大题目,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出发,就可持续发展现在环境法中已发展的程度与可持续发展观应在环境立法中的位置,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的意义,讨论将可持续发展现真正融进环境立法的题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法;环境与资源;立法完善
  
  1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源于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在研究深度与广度上的继续与深化。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一些国家的学者与教授就开始研究发展题目,发展理论应运而生。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一步步向前推进,发展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到了不得不急需调和的地步,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题目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传统发展的思想使人类的历史文明大大地向前发展,但矛盾同时出现,它将人类逐渐地引进了与自然尖锐对立的时代,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中固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到了20世纪90年代,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天气变热、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锐减、海洋与淡水资源的污染等等。人类必须作出抉择:或者坚持传统发展思想,继续实施现行的政策,或者与传统发展思想决裂,依据新的发展观重新调整各项有关政策,探寻新的发展思路,建设一个良性发展方针。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发展的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政府的赞同。2002年8月26日到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明确了全球未来10—20年人类拯救地球、保护环境、消除贫困、促进繁荣的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蓝图。
  
  2 我国的环境立法实践及题目
  
  2.1 我国面临的题目需要环境立法
  环境法产生于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是人类发展观在法律上的反映,但已有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环境保护手段尚不足以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题目,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而作为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题目,将可持续发展观融进环境立法将是我国一个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题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进步的同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极其短缺且水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居高不下、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污染事件不断增多,这些严重的事实都逼迫着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立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题目和遗留的老题目,以保证经济***发展,构成良性循环。
  
  2.2 我国基本建立了环境标准的法律体系
  我国在环境立法上也有所成绩,1979年我国就颁布了《环境保***》,确立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198Z年通过的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公道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此外,由全国人大通过和修改通过了很多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源治理的法律,其涵盖面涉及水、大气海洋环境、野生动物、土地、森林法,草原等自然资源和噪声、固体废弃物、文物等人类产物多个方面;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的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单项法规;由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另外,我国还制定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基本上建立了环境标准的法律体系。   2.3 我国环境立法面临的题目
上一篇:关于企业破产的若干法律题目 下一篇:论社会分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