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看的间隔----中国农民人权现状浅析(3)
2015-04-04 02:33
导读:第四,农民缺乏必要的和现实的新闻***支持。在西方国家,新闻权被誉为除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新闻记者享有“无冕之王”的美称
第四,农民缺乏必要的和现实的新闻***支持。在西方国家,新闻权被誉为除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新闻记者享有“无冕之王”的美称。但我们的新闻媒体有时出于一种权力的压制,而更改初衷,没有真实的反映农民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是时有发生的。笔者以为,假如新闻不自由、不能监视权力,而反倒沦落为权力自导自演和自我称赞的舞台的话,那么,我们的农民就只能在谎言和强权的夹击中忍受煎熬了。
三 让人权走进农民心中
(一)、可能性
固然我国农民受几千年无权利意识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现实中也有着重重的阻碍,还时常发生因人权熟悉不清而导致的悲剧,但是笔者以为让人权走进农民的心中还是可能的。
第一,政府的努力。在不断迈向法治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政府已经在为这个崇高的目标奋斗。从1991年12月1日《中国的人权状况***》的首次发表到2004年3月14日修宪的人权进宪,在我国人权发展的道路上都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我们的执政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一种倡导人性回回的做法,是开释自由给人们的体现,更闪耀出一种人权的光芒。
第二,农民本身素质的不断进步。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推广,农民文盲人口将逐步减少。有了文化知识,这是人权意识觉醒和进一步熟悉的基础。
(二)、可操纵性
人权之于权利,如同法律之于道德。在这方面,笔者不主张通过送法来达到熟悉人权的目的,而是反过来,通过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即人权来达到送法下乡的目的。由于人权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你只需从农民生存与发展角度着手,就很轻易使人权深进农民的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具体措施上,笔者比较赞同有些学者主张在中国建立农会的做法。“农会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农民最基本的政治经济权利,为农民得到同等的市场交换权利、公正的司法裁判待遇服务,并监视基层政府严格执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使农民享有国家应该赋予农民的各项实际利益。”[6] 。我想,在农会中进行人权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另外再辅以切实可行的利益表达渠道,多关注我们的农民,这样就不难让他们真正熟悉人权,进而加快我们法治建设的步伐。
四 结语
中国农民人口虽是多数,但在人权意识方面却可以回为少数人群体之列,他们是极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本文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着重浅析了中国农民与人权之间关系的现状,力图使人权不再成为农民们的阳春白雪而仰看之,而是不断缩小两者之间的间隔,使之成为农民口中的下里巴人,此乃拙文之最大心愿。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法学理论研究生)
[1]山西“割舌事件”***调查[N].南方周末,2000-05-12
[2]五农民受辱记[J].南方周末,2000-03-10.
[3]黄广明,张仲民.逼农“致富”逼死农妇[N].南方周末,2000-06-23.
[4]李钧德.唐河县五名村民上访竟被判刑[J].新华社内参选编,2003,(15).
[5][德] 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沈叔平译,1980年第1版,第96页。
[6]党国英.中国需要重建农会[J].中国国情国力,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