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悬赏广告(2)
2015-05-22 01:10
导读:在本文讨论的案例和前一个案例中,毫无疑问,其性质是悬赏广告。但是有关法院的判决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结果是认其为悬赏广告性质;另一种
在本文讨论的案例和前一个案例中,毫无疑问,其性质是悬赏广告。但是有关法院的判决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结果是认其为悬赏广告性质;另一种结果却以为按照《民法通则》规定,拾得物应当交还遗失人,而且这种义务是法定义务,而没有关于悬赏广告的规定,因而判决回还原物,不得依此索要酬金。这两种判决结果表明了司法实践对悬赏广告纠纷法律适用熟悉的分歧。但是在上和实务上,作为通说,是承认悬赏广告的性质的。
至于“假一罚十”的承诺案件的性质,有的以为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第49条的范围,理由是,该法条关于增加一倍的赔偿,固然没有明确讲是最低赔偿线,但按照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原意,本条属于授权性规范,应理解为最低不低于一倍的赔偿; 也有的以为“假一罚十”的承诺是一种悬赏广告,它另有希看公众予以监视、予以捉假之意,当消费者购买了假商品,即意味着实现了悬赏广告中所提出的条件,也即对对方发出的要约予以承诺,则悬赏者应按“承诺”兑现,这也是笔者的观点。
究竟应当怎样熟悉和处理悬赏广告纠纷案件,在民商法的理论和实务中,是一个重要的。尤其是在立法还没有对悬赏广告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前,对悬赏广告作深进、细致的和,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悬赏广告的概念
悬赏广告是指以广告的方式公然表示对于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① 因此,广告人对于完成该行为的人,负有给付报酬的义务。
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悬赏广告具有以下要件:
1.须有广告人。广告人是做出悬赏广告意思表示的行为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法人,还可以是其他民事主体。当然,他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以广告的方式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广告的就多种多样了。如:报纸刊登,广告栏张贴,街头叫喊,或广播电视等。到今天又有上网发布等等。只要使不特定人知晓的一切方式均可。不特定的人,并不要求一般公众,只要是不特定多数即可。
3.须完成一定行为。一定行为的完成,是广告人负有债务,行为人行使报酬请求权的条件。换言之,一定行为的完成即为承诺。② 如在遗失物的悬赏广告中,这个“一定行为”即是拾得遗失物。在上述王志明购买赝品的案例中,王志明在该商场购买到了赝品,即完成的其悬赏广告要求的完成一定行为。
4.须广告人表示要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付报酬。悬赏广告,必以“赏”为要件。广告人因广告行为而使自己受债务拘束。当行为人完成一定行为时,债务发生效力,广告人向行为人给与报酬。至于报酬的种类、数额,是有广告人自己决定的。王泽鉴先生指出:“报酬不限于金钱,凡能为法律行为标的之任何利益均可。”③ 因此可以是称号、奖章、匾额等等。
四、 应否承认悬赏广告的正当性及对悬赏广告的性质的不同看法:
(一)应否承认悬赏广告的正当性
对于悬赏广告,主要国家的民商事立法均予承认。在我国,《民法通则》虽对悬赏广告未做出规定,但是,《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立法中也没有禁止悬赏广告的规定。在实践中,政府机关也有实施悬赏广告行为的,在打假中,就有“打一奖一”的悬赏广告,应征人打假100万元,就奖励100万元。可见,在我国,悬赏广告确实有它存在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悬赏广告的存在价值和具体适用,尽大多数持肯定的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5年第2
期刊登了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上诉案,以为广告人发出悬赏广告,实际上是向不特定的人发出要约,而某人一旦完成了悬赏广告中指定的行为,则是对广告人的有效承诺,就形成清偿权债务关系,双方当事人受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约束,因而判决支持行为人给付悬赏广告约定给付的酬金的请求。在最高人民法院法学研究所编辑的《人民法院审判案例选》中,今年来也发表了数起悬赏广告的案例,法院均判决支持行为人的诉讼请求。本文讨论的案例,一审法院的判决所持的理由,与这些判决所持的理由是基本相同的,均认悬赏广告是合同性质,在悬赏广告的广告人和行为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悬赏广告的广告人和行为人均受悬赏广告的约束。这种意见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因而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