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各民族共创中华法律文明---以法的历史起源(6)
2015-07-23 01:04
导读:总之,从中华文明起源看,无论是其习惯、习惯法,还是国家制定法和具体的法律制度,都是上各民族共同聪明的结晶,共同创造的结果。 ① 参见《各民
总之,从中华文明起源看,无论是其习惯、习惯法,还是国家制定法和具体的法律制度,都是上各民族共同聪明的结晶,共同创造的结果。
① 参见《各民族共创中华》丛书,韩效文,杨建新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
② 参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式》,费孝通。载《
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一期第1-19页。
③ 《法制史》,曾代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绪论部分第9页。
④ 《中国法制史》,郭建,姚荣涛,王志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绪论部分第3页。
⑤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第138页。
⑥参见《法》,刘金国,张贵成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第54页。
①参见《中国全史》(百卷本)第1卷,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第67页。
② 《
中国古代史的传说》(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
③参见《中国法制史文明的演进》,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第21-23页。
④ 同上。
⑤《说文解字》,许慎著, 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版,第202页。
⑥ 《论衡》,王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0页。
⑦ 参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第128页。
⑧参见《中国法制史文明的演进》,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第23页。
① 同上第21页。
② 《易·系辞》
③ 《淮南子·汜论训》
④ 据《后汉书·东夷传》载,九夷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①参见《中国法制史文明的演进》,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第27页。
② 同上,第34页。“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见《尚书·多方》。
③ 同上。“刑名从商”见《荀子·正名》。
④ 《左传》昭公六年。
⑤ 《尚书·费誓》。
⑥ 参见《中国思想史》(先秦卷),刘泽华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36页。
⑦参见《中国法制史文明的演进》,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46页。
① 例如:《国语·周语》载:“犯王命者必诛”。《周礼》载:“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尚书·费誓》云:“窃牛马,诱臣妾,汝则有常刑”。《尚书·吕刑》载:“五过之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克审之”。《周礼·秋官·争戮》载:“凡杀其亲者,焚之”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② 《说文解字》。
③ 《商君书·画策》。
④ 《尚书·甘誓》。
⑤ 《论语·为政》。
⑥ 转引自《中国奴隶的人殉和人祭》,胡厚宣著,《文物》,1974年第8期。
⑦ 《中国全史》第1卷《中国远古及三代政治史》部分,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第110页。
⑧ 《左传》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竹书纪年》载:“帝乙三年,王命南仲西拘昆克之,遂征荆降”《周易·未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① 《殷周的外服及其演变》,王冠英,《历史》,1984年第5期。
② 《礼记》。
③ 《尚书·大传》。
④ 参见《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韩国磐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第43-63页。
⑤ 《寻求秩序的***》,梁治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初版第21页。
⑥ 《魏书·刑罚志》。
① 《魏书·高祖记》。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② 《魏书·高祖记》。
③ 参见张晋藩主编《清朝法制史》绪论部分,中华书局,1998年2月初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