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发展·繁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10(3)
2015-10-01 01:32
导读:五六十年代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进一步发展阶段。1950年,我国有少数民族文字报纸21种。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心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
五六十年代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进一步发展阶段。1950年,我国有少数民族文字报纸21种。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心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各少数民族地区,凡有条件的就应创办民族文字的报纸。”并夸大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报纸,应留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并按照当地的特点适当地进行关于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宣传。”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上都有了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如《内蒙古日报》、《新疆日报》、《西躲日报》、《延边日报》等等,形成了多层次(甚至多文种)的党报系统。60年代前后,在已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中,尽大多数兴办了自己的报纸,除蒙、躲、朝、维、哈、锡伯等民族文字报纸在过往已创办外,这个阶段又有柯尔克孜文、傣文、景颇文、傈僳文、壮文等报纸继续创办。从地域上讲,从中心到地方,从首都到边疆,尤其是民族地区都有了少数民族报刊,甚至在一个县内也能出版一种或两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五六十年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版式显示了新的特点:民文与汉文合刊。这种版式的特点是民文与汉文两个报头,初版由民文和汉文分别出版,二三版则是汉文版,没有民族文字。如《喀左县报》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报》就是蒙汉文合刊的民文报纸。固然这种版式留下了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发展初期的印记,但也不失一种独特的形式。
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版式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创办的报纸,一般都是“民文与汉文合璧”式,比如《婴报》就是“蒙汉合璧”,即在这张报纸上既有蒙文,也有汉文,其内容基本一致。这种版式大多在这种文字报纸的初创时期,从民族新闻事业发展角度来说,则是民族文字报业的兴起时期。接着,是民族文字报纸与汉文报纸分刊出版,民文报纸基本是汉文报纸的译报或者两者的内容大同小异。这种版式的民文报纸大约出现在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创办的报纸大多数也是这种形式。“译报”满足不了广大少数民族读者的需要,也不符合少数民族读者的阅读习惯,因而现实向报社提出新的要求,即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并且要培养和造就精通本民族语文的新闻工作者,进步民族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各级各类报纸上上下下增强责任感实行自编自采,独家新闻始见报端。从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分刊形式出现,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一大进步,由初创阶段逐渐步进了发展阶段。但是,以上各种版式的民族文字的报纸,没有一家报纸有自己独立的报社②,都是与汉文报同属一个报社,这就是民族新闻传播事业中一社多报的现象。这个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彻底打破了单一性,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事业初具规模。1949年12月21日,迪化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翌年始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呼号。建台之始使用汉语和维吾尔语进行广播。50年代中后期,增办哈萨克和蒙古语广播。如今,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汉、哈、蒙、柯5种语言用20多个频率广播,天天播音80多个小时。社会主义民族广播事业日益壮大发展。1950年11月1日,内蒙古乌兰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建立并正式播音,1954年3月6日改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地区广大蒙古族同胞是以本民族的语言作为交际和思维工具的,因而这座广播电台一成立就 以蒙汉两种语言广播,使蒙古族同胞享有现代政治文化生活的权利,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它是我国最早的省级广播电台之一。在60年代前期,该台先后建成一座较大功率的中短波广播发射中心。前后两期工程完成后,蒙汉语言两套节目所需发射技术已具备,变蒙、汉两套节目交替插播为分机播出,延长了播音时间,收到更大的宣传效果。在这个阶段,内蒙古各盟市先后建立了广播电台。1959年初,自治区已有7盟2市创建了电台,形成了以内蒙古广播电台为中心的无线电覆盖体系。 西躲地区在1956年自治区筹委会成立之前,中共西躲工委宣传部就开始筹建拉萨有线广播站。1958年,广播站启用无线电广播。1959年元旦始用“西躲人民广播电台”进行播音,使用躲汉两种语言,天天播音时间为8小时。从西躲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之日起,就以办好躲语节目为主,从机构设置、干部配备、频率分配、节目时间等方面,总是优先考虑和满足躲语广播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为全国各族人民服务的中心人民广播电台,为了各民族的同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专门开办了少数民族广播节目。1950年5月22日,为配合西躲解放,首先开办躲语节目,以后陆续开办蒙古语、维吾尔语、壮语广播。总而言之,在这个阶段,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从中心到地方,尤其在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网络和体系,它跟报纸一样,成为党和少数民族同胞联系的纽带,负着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使命。“***”***的10年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特殊发展的年代。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跟全国的新闻事业一样,成为重灾区。尽大多数民族文字报刊被查封,或***停刊,保存下来的主要是自治区首府的党委机关报或者历史比较悠久的几张报纸。这些报纸,除了以少数民族文字印刷发行之外,已无特色可言。再有,尽大多数民族文字报社实行军事管制,民族新闻工作者以莫须有罪名遭到***,各种专业技术职员锐减,“***”之后出现了人才的“断层”。固然如此,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政策还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即是在党的新闻工作传统遭到严重破坏的十年浩劫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业也有新的发展,尤其是在广大民族新闻工作者逐渐认清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后的70年代,又有一些民族文字报纸创刊、复刊。如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日报》的蒙文版就创刊于1971年。又如少数民族文字的《参考消息》在***的十年中又增加了哈文版(1975年8月1日创刊)和蒙文版(1973年4月1日创刊),1975年开始向全国发行。维、哈、蒙三种文字的《参考消息》都由新疆日报社翻译出版。三种民族文字的《参考消息》都从帮助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和各界群众开阔眼界,熟悉世界,正确分析和判定国内外形势,满足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新闻欲的角度出版发行的。因而无论是哪种文版的《参考消息》都是以报道
国际政治时势为主,特别是美国、前苏联以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技术、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变幻无穷的新世界发展形势,并以刊登外国通讯社、港台报刊的报道与评论的原文为主,内容丰富,信息广泛,能及时传播世界瞬息万变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