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
2017-01-04 01:17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早在1927年,Frank Schechter教授在哈佛法学评论发表《商标保护的理性基础》的著
早在1927年,Frank Schechter教授在哈佛
法学评论发表《商标保护的理性基础》的著名论文,为商标淡化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近80年来,世界各国对其的研究逐步深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如1923年德国法院有关“4711”香水案的判例,1947年美国马萨诸斯州首先进行了有关反商标淡化的立法,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TRIPS的有关条款,直至1995年《美国联邦反商标淡化法》横空出世,无不意味着国际上对商标淡化熟悉的深化和重视。作为WTO的一员,商标淡化的研究***同样波及到了我国,2001年修订后的《商标法》第13条第二款“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是我国目前层次最高的有关反商标淡化的立法。但我国反淡化立法目前仍过于粗线条,不足以适应目前商标淡化的复杂情况,也不足以保护国内外著名商标所有人的权利。
一.商标淡化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商标淡化是指冲淡或者逐渐减弱消费者或者公众将商标与特定的贸易来源之间联系起来的能力[1]。
商标淡化的构成通常包括三个要件。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淡化行为。
如何实施淡化行为?国内多数论者以为,商标淡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其一、弱化,其二、玷污。实在,淡化的手段多种多样,有些还颇具“中国特色”,现把实践中常见的几种回纳如下。
1.弱化,又称暗化,是指将他人具有一定着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淡化行为[2]。例如,“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商标之一,普通公众看到这个商标的第一反映,通常会把它和“可乐”这种碳酸饮料联系起来,同时会把它和可口可乐公司联系在一起,由于“可口可乐”这种商标具有明显性和识别性,能够标示和识别商品的来源。假如有人注册并生产“可口可乐”牌电视机、洗衣机等,尽管实际生产者和可口可乐公司没有任何联系,但消费者却很可能以为它们也是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这种行为就是弱化,它混淆了商品的来源,并进而削弱了商标的明显性。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分会主席汤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