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2)

2013-08-19 01:04
导读:4. 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首先,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推进城市
 
    4. 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首先,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推进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条件,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定居投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就业制度,全面取消对劳动者就业的各种限制,切实解决进城劳动者的住房和子女入学问题。其次是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能够惠及更多的农村孩子。三是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农业的信贷投放,帮助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种粮农民的收入增加。稳定土地承包制度,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
    5. 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必须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首先,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再次,继续增加对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投资,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对农业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国家在财税、金融的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当然,在国家增加投资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向农村地区转移,特别是鼓励大中型项目到农村地区去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结束语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要求,把借鉴别国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找出我国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并且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的创造热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推进,建设好社会主义富裕、公平、安康文明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成刚.农村投资不足问题引起重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6-2-27.
[2]陈澍,韩俊.中国农村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3,(87):29-30.
[3]刘宛晨,张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6,(3):77.
[7]崔国欣.发展中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6,(3):17-19.
[5]吴重庆.农村义务教育与社会公平[J].小城镇建设,2006,(3):27-25.
[6]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现状亟待改善[R].吉林农村报,2005-1-13.
[7]杨维军.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5-79.
[8]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年鉴(2007年)[Z].《中国人口年鉴》杂志社出版,2007.
[9]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8-6.
[10]施华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11-1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

[12]应克复.中国的生态危机[J].炎黄春秋,2005,(7):44-49.
[13]唐孝炎等.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华夏出版社,2002.15.

上一篇: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