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觉与体验(2)
2014-01-07 01:15
导读:二、道德体验的模式构建 道德体验并不是追求某种实体的存在,更不是与现行高校课堂教育的对立。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念,通过设计出诱发
二、道德体验的模式构建
道德体验并不是追求某种实体的存在,更不是与现行高校课堂教育的对立。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念,通过设计出诱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动的情景与情境,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想的渗透。这种教育模式表面上淡化了教育色彩,实际上通过对教育情景的布置,使得德育培养的内涵更加丰富,是一种培养德育自觉性的过程。在医德教育的培养中,由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制长,理论性知识多,技术性操作要求高,使得高校医科学生在日常交往生活中相对较少的接触社会,较少进行情感交流。所以说,良好的医德培养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性,同样也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道德体验培养模式的构建下,通过道德实践活动产生主观感受,从而实现医德的自觉自为。我们可以把这样的道德教育理念、培养取向及其操作样式称之为“道德体验模式”,那么如何构建道德体验的模式呢?
(一)实践的创新
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道德秩序的构建、道德传统的延续以及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体现都离不开实践。道德教育不能仅仅通过一只粉笔,一张嘴式的教育模式,道德也不能仅局限在课堂的教授,学生对条文的背诵,考试的誊抄。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难对道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甚至产生漠视甚至是抵触。戚万学在《活动道德教育论》一文中认为:“道德本性是实践的”。道德教育需要实践创新,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认知,丰富道德情感,为学生的道德体验提供基础平台。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到的体验的实践中,必须围绕着促进、诱发具有实效的思想道德体验开展工作,并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做到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