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面临着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问题。从历史上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构想是先发展生产力到一定的程度再转而一举改变生产关系,另一种构想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中国领导人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种选择正是当时的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战略构想;客观条件;主观因素
[作者简介]唐美云,汕头大学社科部讲师,博士,广东汕头515063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7-0043-04
一、过渡时期战略构想的两种取向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面临着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从历史上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最初的构想是一种先发展生产力到足够丰富的程度再转而一举改变生产关系的突变思路,后来转变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渐变思路。
1948年9月,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其所作的报告、插话和结论中,对未来社会的认识有了新的构想。他说,我们努力发展国家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又说,到底何时开始社会主义的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以后还要15年,刘少奇也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高瞻远瞩,看到前途,但过早采取社会主义政策是要不得的。同月,《关于东北经济成份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对这一战略构想作了进一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