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2)
2015-04-27 01:42
导读:三、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建中国社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由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独特
三、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建中国社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由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独特的历史定位决定的。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时期,而中国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属于后发展国家。这一事实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间有很大的时代落差,即我们不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方兴未艾之际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而是在西方工业文明业已高度发达甚至出现某种弊端和危机并开始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之时才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才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这种历史错位赋予中国的现代化极其特殊的历史定位,使原本以历史的形态依次更替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在中国社会这里转化为共时的存在形态。以人与自然的自在的和原始的合二为一为内涵的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精神,以人本精神和科学技术为内涵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以重建人与自然为内涵的后工业文明的人文精神,同时冲撞和挤压着中国民众的精神信仰世界。信仰危机所蕴含的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断裂以它的现代形式展示在中国民众的面前。
虽说儒家文化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能发挥着正面作用,但这并不能否认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某些阻碍作用。在这一点上,韦伯关于儒家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障碍论”的基本论点是值得肯定的。因此,不需要重建传统的儒家信仰并不是一种情感式的宣言,而是合乎历史潮流的慎重的理性选择。
中国目前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