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2)
2015-06-07 01:40
导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本着我党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认识、研究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重新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并科学地作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本着我党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认识、研究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重新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并科学地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个大问题”的新判断。1983年2月, 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明确指出:“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以前总是担心打仗,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来,担心得过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2](P.25)1984年10月,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意义。”[2 ](P.96)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好多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布局,‘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2](P.126—127)
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形势及战争和和平问题的这一新判断,为我们党在历史新时期的工作重点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依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新判断,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仅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突破,而且也实现了我党在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指导思想的一次大飞跃。
二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内涵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一)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判断世界大战可以推迟或避免,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战后两极格局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50至60年代是分别以苏美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分庭抗礼;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出现了苏美争霸和多极化趋向,但仍以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激烈争夺为主;70年代中期以后,全世界出现了缓和的形势;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