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2)
2015-06-21 01:08
导读: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仅要建立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运行机制。把人们从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仅要建立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运行机制。把人们从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划时代的重大贡献。若没有这一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仍有相当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活力仍很有限。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导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新理论。
——只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然而,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在经济上得不到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可能有持续不断的改善,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下去,就难以说明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1987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正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才使我们能够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创造
科学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指南,但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不等于实践必然成功,关键在于在实践中要有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战略、策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跨越各种艰难险阻,是由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实践时,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创造。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刻,克服“左”倾错误,拨乱反正,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克服右或“左”的错误,关键是要端正思想路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冲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的束缚。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他把端正思想路线问题提到政治高度,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20多年来实践的每一次新探索和获得的新成果,都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思想保证和奥秘所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