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农村留守劳动力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从目前情况来看,他们具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但是传统体制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缺失,政府承担的责任带有偏向性,使得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并且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除了从政府投入、资金管理、保值增值等方面完善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养老保障体系外,探索农业功能和社保功能的平衡也有助于推动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留守劳动力;养老保障;农业政策;政府
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06年末中国农村常住人口中劳动力总资源为5.3亿,其中70.8%仍从事着第一产业。虽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尚未建立起适应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间接造成农民经济状况恶化,严重阻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违背社会主义的公平性原则。
一、农村留守劳动力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政不支持。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至今未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农村社会保险运作中,政府财政的不支持体现在农村社会保险基层部门的运营方面,一是自收自支,二是保险基金的运营并未得到国家的充分保护和优惠[9]。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仅以土地作为对农民的保障,而真正的资金投入很少。缺少政府关注和资金支持是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2.农民投保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全国统一的制度,只是地方的一些行政法规等,使得农民对投保社会养老保险产生不信任也抑制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投保社会养老保险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不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统筹层次低,基金管理难以有效运行。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由地方县级政府的下属机构来管理,管理执行性责任由基层政府承担,一方面造成对农保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农保机构和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多数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制度的交易成本强制地转嫁给了基层,农保基金被挪用、挤占和挥霍十分严重,农保基金严重漏损[4]。同时,由于县级统筹的基金资源有限,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受限,也大大降低了农保基金的保障性。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方面,目前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不直接用于投资[3],使得农保基金的增值能力受限,难以应对将来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二、农村留守劳动力养老保障缺失的消极影响
1.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缺失给农村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2]。养老保障的不足使农民无法摆脱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结果使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步履维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农村养老保障不足严重地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得不到保障,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因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而受到严峻的挑战。
3.农村社会保障的不足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农村的贫困问题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仅仅依靠子女养老,老人和年轻一代都难以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有限的资源支撑着庞大的人口,生存竞争日益激烈,农村社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社会分层,使处于农村社会最底层的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民处于相对较高的社会负担之下。
三、从农业政策措施中探寻农业的养老保障功能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