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机制(2)
2015-08-14 01:12
导读: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是基于某种具体的利益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实现特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政治参与的推动力。市场经济以承认并保护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是基于某种具体的利益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实现特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政治参与的推动力。市场经济以承认并保护建立在明确产权制度之上的多元社会利益为基本前提,正是这种基于独立于国家利益之外的企业、个人、地方等多种利益共存的利益格局,造就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而多元的、差异性的社会利益结构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动机与行为全然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情况。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促成了公共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利益格局中出现的新阶层和利益群体迫切要求介入政治过程,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希望政府作出有利于自己既得利益的决策。而在利益关系调整中利益受损或在利益分配中居于不利地位的利益群体,则希望通过利益表达使政府注意到他们的利益要求,并扶持其利益实体的发展。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解除了公民对政治或政府控制下的“单位”的经济依附,独立的经济人格造就了相对独立的政治人格,公民对政策的评判不再完全看上级行政主管的意图,而能够从政府决策对自身利益影响的角度,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由于越来越多的公民逐渐意识到公共政策与自身利益的密切联系,他们的政治参与也日趋自主化。每个公民已不仅仅满足于作为公共政策的客体而存在,被动地认可和接受政府的公共政策方案,而是强烈地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将以前潜在的要求显性化,希望通过政治参与向公共政策系统施加影响,使公共政策对自己及所属的团体更有利或减少损失。总之,政治参与使公共政策能够更切合公民和利益群体的现实需求,更接近社会普遍接受的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标准。因此,扩大科学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并且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做到用法律来调整、规范公民的政策参与,最终实现公民的政策参与制度化和有序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公共政策制定中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政策参与的现实是,一方面利益格局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要求形成更加完善的参与机制,使制定的政策更好地体现和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以满足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政治制度化水平不高,政策参与方式不完备,不能满足公众对政治体系的期望,使政策制定中社会主体的参与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具体而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政治参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策制定中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低
政策参与按其组织化程度可分为个体参与和组织参与两种类型,它们同时也是政策参与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个体参与行为属于政策参与的低级阶段。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个人缺乏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组织意识,许多人在表达利益和实现利益的过程中,往往找不到有效的利益表达途径,因此不能以利益群体的组织参与模式去行动,而是以个体参与形式去施加影响来达到实现利益的目的。例如,许多人在利益受损时,表达利益的方式往往是:给领导写信,向有关部门举报,打市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