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

2015-12-09 01:43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早已家喻户晓。相比之下,由于种种原因,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人们知之甚少,其实,仔细研究邓小平的革命实践和《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以及《邓小平思想年谱》,再回顾和联系我国2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邓小平为启动和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一、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就已开始谈论和事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为揭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序幕做了舆论准备。
众所周知,我国的政治体制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区的体制架构演变而来的,并主要照搬了苏联高度集权的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弊端,已明显暴露出来,其恶性发展的结果便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场浩劫非但没有使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得到“完善”,反而使政治体制中的种种弊端推向了极端。但是,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本身存在弊端,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对这些弊端采取什么态度和通过什么途径来革除它,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们都没有对这个问题给予正确的解决。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伟大气魄,向全党明确提出了改革的任务,主张通过改革革除原来政治体制中的弊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逐步成熟和完善。可以说,邓小平以其对政治体制问题的新观察、新思想、新实践,为我们党和国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在我们党酝酿和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邓小平即已开始考虑和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视察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等地和沈阳军区,发表了6次重要谈话。这些谈话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才是正确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二是深刻反思旧的体制和机制,应当对存在弊端的体制进行改革;三是提出适时结束“揭批查”运动,集中精力抓生产,推动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关于第二个方面,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严重,“文化大革命”以前就这样;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注:参见《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版,以下简称《年谱》。)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明确谈到要对体制包括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是邓小平对政治体制这个多年“禁区”的最初触动。他所反思的,不仅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且是建国以来我们在整体上的失误及其根源。
2.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上层建筑非改不可等想法,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序幕作了舆论准备。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新时代到来之前,除了政治经济条件成熟、变革的前提具备之外,还必须有舆论上的发动。在1978年的中国,当理论上的坚冰被打破之后,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承担起了为改革开放的到来作全面思想发动的任务。现在看来,他的这些谈话实际上已经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许多带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比如,解放思想,反对僵化,反对“左”的错误;改革是一场革命,要革命不要改良,要敢闯、敢冒,不要怕犯错误;坚持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发扬民主,建立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等等,这就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我国改革开放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序幕做了舆论准备。此后,邓小平频繁地、直接地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为政治体制改革大造舆论。在1978年10月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要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并强调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11月,在回答一位美国客人的提问时,邓小平又明确指出:整个制度我们同西方不一样,你们叫议会制,我们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个制度不会改变;我们现在制度中存在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要改变。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更加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他指出:“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对此,他后来解释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讲话中,他对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许多问题作了阐述,如关于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加强责任制、保障人民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克服官僚主义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认。
上一篇: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