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之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
2015-12-11 01:23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纪之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并随着时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全面回顾和展望了两个80年(从1840年到1921年再到现今),两个100年(从1840年到1949年再到21世纪中叶),两个50年(从1949年到现在再到2050年),向全党阐明了“一个历史事实”,得出“一个历史结论”,概括出“三条基本经验”。在这些概括中,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根本经验,揭示了创造性推进党的建设关键,阐述了世纪之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历史特点。
世纪之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历史条件
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都强调邓小平理论“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1](第13页)。这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问题呢?反映了这个时期什么特殊需要呢?
关于这个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多个场合做过精辟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初,世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国际方面,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续后1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依然暂时处于低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它们妄图阻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的时代潮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继续在经济、科技、军事上保持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西强我弱”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国际格局总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施加压力,竭力阻挠中国的强大和统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遵循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建设,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气蓬勃,成就巨大,基础日坚,发展机遇良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另一方面,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出来,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复杂。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
就业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的建设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淡薄,甚至腐化堕落,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这些又使我们党和国家面临新的情况和严重挑战。
综合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困难同在,这是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政治背景。
这一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背景,从主导方面看,进入世纪之交,我们党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经验和更多的智慧,能够回应新时期、新实践的呼唤,科学回答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而带根本性的问题,能够产生出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社会前进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性成果。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全盘西化”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复兴儒学的思潮企图消解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主流意识形态。此外,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理论背景,也要求我们排除干扰,克服阻力,进行理论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以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世纪之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