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内涵(2)

2015-12-14 01:05
导读:2、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活动和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的活动过程。

2、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活动和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的活动过程。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健全、健康的人格主体。世界近代500多年的历史是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而充当这一历史真正动力的,则是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人类对现代文化的追求。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腾飞,也离不开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现代人格力量的推动。整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都证明,人的文明程度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和能力的充分发展是最大的财富,是财富之最本质的东西。从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结构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等,都是围绕着以人为中心运动的,任何发展离开了人的参与都无法实现。现代科学表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和改造,越来越依赖于对自身的掌握和改造。人类自身的发展状况己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
三、科学发展观:人本主义的回归
科学发展观是以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为根本动力的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各个社会子系统协调运作的发展观,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观,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向人本主义的回归。
1、科学发展观——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体现人与物的统一,亦即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既有物质生命又有精神生命,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追求。人类活动离不开物质需要,但其本质上还是以精神需求为主要特征,物质需求是基础,精神需求是升华与向导。二者均有终极性,必须坚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每个人都希望有一种丰富的、充实的精神生活,希望获得他人、群体和社会的尊重、获得自由和民主,希望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显示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人们的这些要求和希望归结起来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2、科学发展观——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体现人类与自然界的统一,克服了传统发展观把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唯一指标的缺陷。中国的发展要依靠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靠消耗大量资源获取财富增长的道路。自然界永远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人永远都是生物体和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也制约着人类的行为。科学发展观摒弃了传统发展观的“

上一篇: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