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两岸对话”的逻辑结构及策略重整(2)

2016-01-15 01:03
导读:文化是与历史相伴相随的,历史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文化的积淀过程。两岸传统文化的 通融之处更是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质,如以‘三纲五常

  文化是与历史相伴相随的,历史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文化的积淀过程。两岸传统文化的 通融之处更是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质,如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宗法伦 理观念,以道德与政治一元论为基础的德治主义,建立在“家国共构”基础上的家与国 的观念,尚调和、主平衡的中庸之道与中和思想,法古思想和恒久意识,建立在家长制 基础之上的大众政治文化等等,这“种种传统政治文化的具体表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 在于当前两岸的政治文化之中”,[7]并且这表现为两岸民众共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和共同的文化审美对象等。这种文化的通融是两岸得以进行对话的重要媒介。历史事 实和文化纽结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在两岸对话诸因素中处于中间层。
  (三)作为两岸对话的现实表象——外围层:经贸、政治、文化交流与探亲
  作为两岸对话的外在表现形式,经贸、政治、文化交流与探亲活动是最为活跃也是最 为普遍的因素。可以说,两岸对话的外在形式既是两岸对话的主要方式,又是两岸对话 的主要目标。之所以要进行两岸对话,其目的正是为了实现两岸的经贸繁荣、政治和谐 、文化交融和探亲自由;反过来,经贸、政治、文化、探亲等活动的深度发展又可有效 地推动两岸交流深入开展。但是,经贸、政治和文化交流也是容易变化的因素,他们可 能因某些情况的变化而中断,因而具有不稳定性。如两岸在敌对状态时,相互间的经贸 往来就几乎中断。外围层诸因素还受着国际势力的制约,有时国际势力起推动两岸对话 的作用,有时又起阻碍对话的作用,这也是致使外围层诸因素具有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经济决定政治”,两岸的经贸交流对发展两岸政治关系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1978—1999年底,到大陆从事探亲、旅游、交流的台 胞有1600万人次;两岸间接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协议资金额以及 实际到位金额分别超过了440亿美元和240亿美元。[8]另外,大陆一直是台湾获得贸易 顺差的主要来源地,如1994到1996年的三年中,台湾分别从大陆获得118.4、116.86、1 13.8亿美元的巨额顺差。[9]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在两岸交

上一篇:大国关系调整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