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lw.nseac.com论文网提供一篇关于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

2013-08-23 01:05
导读:

lw.nseac.com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欢迎参考!

 

【关键词】64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本科6例外渗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效果明显,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大大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68-02

       64排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增强扫描也日渐增多,它能通过病变组织与相邻正常组织间的吸收差别,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变,不仅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对定性诊断颇有帮助。造影剂血管外渗是指在CT增强扫描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造成相应组织充血肿胀的表现。本院于20107月至20117月引进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后在我科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799例,其中有6例发生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剂(350mgI/ml)血管外渗,其中有2例严重血管外渗,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例碘海醇造影剂血管外渗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55.5岁,本组渗出最大量为60mL2例造影剂大部分渗出血管外,整个右上肢前臂肿胀、皮肤苍白、发热、胀痛;外渗10-20mL4例,局部小范围肿胀。其中因CCTA来我科检查的有3例。

        1.2 造影方法: 本院运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专用高压注射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350mgI/ml),给药量按每公斤体重1.52.0ml计算(成人一般用药量在7595ml之间),注射速率1.55.5ml/s,注射时间2540s。扫描时根据扫描部位及病灶的强化情况决定扫描部位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是否需延迟扫描。

        1.3 临床表现: 本科造影剂外渗的病例中,肥胖和肌肉松弛的老年人较常见。轻者范围局限,表现为针刺局部皮丘样肿胀,较重者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皮肤苍白、前臂因为肿胀而饱满;重者肿胀可以累及整个上肢软组织。除了软组织肿胀外,皮肤可出现水泡。由于造影剂浓度高,久留于肌间隙内,有发生肌肉坏死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穿刺前的护理 (1) CT增强扫描,护士必须严格按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耐心向病员讲解注意事项,了解有无过敏史,了解肝、肾功能以及临床的用药情况。(2)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询问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在造影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嘱咐患者及时向操作技师、护士反映。

        2.2 发生造影剂外渗时的处理:(1)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注射并拔针,拔针前尽量回抽外渗液,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2)造影剂外渗时立即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37天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可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3)嘱其抬高患肢,促进局部静脉回流,有利于外渗造影剂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渗出。

        3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

        3.1 穿刺血管的选择: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压力大,因此其静脉穿刺技术比一般的静脉穿刺要求高,应首先选择粗、直、富有弹性,并能很好固定的血管。要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等处静脉。常用有手背静脉,前臂浅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对于老年人,长期化疗血管损伤严重者,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穿刺(一般情况下不选择)。穿刺时护士要仔细寻找有把握的血管,不要盲目穿刺。穿刺时将套管全部送进血管并固定好,以防造影剂在快速注射时引起套管针的移动,造成药物外渗。

 

        3.2 穿刺方法的改进: 64CT高压注射器从原来使用蝶形12号头皮针到使用套管针,我们根据检查部位和注射压力选择套管针,注射速度为1.02.0ml/s,用24G;注射速度为2.53.5ml/s,用22G;注射速度为4.04.5ml/s,用20G;注射速度为5.05.5ml/s,用18G套管针。由于套管针是软管,针尖又粗,这样可提高注射速度降低注射压力,血管要选择较粗直有弹性的,易于穿刺和固定,也可避免压力引起外渗。穿刺完回抽回血,一定要保证针头在血管内。大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安全可靠[1],因此我们一般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抽出针栓1MM再平行顺静脉腔全部进入血管后抽出针栓接连接管,同时避免反复来回穿刺血管。

        3.3穿刺部位的固定:穿刺针头部位要妥善固定,先用3M透明胶布以穿刺点为中心点横向粘贴,然后再固定针柄,最后固定螺纹连接管在患者手臂上,使之能随着扫描时机床的移动而移动。

        3.4降低血管外渗发生率方法:在穿刺成功后,要确认套管针在血管内,方可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前认真检查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排尽空气,旋紧套管针和连接管的螺纹接头,防止注药时压力过大,针头与连接管脱出。保持管道通畅,打开套管针小夹子。高压注射器放于合适位置,使管道连接留有余地,以防过度牵拉造成套管针及连接管脱出。上机床定好扫描体位,用高压注射器设定生理盐水20ml快速静脉试推,并将食指轻放在患者注射部位感觉液体在患者血管内向心性流动。如果患者穿刺部位无疼痛及肿胀,表明血管无损伤,才能进行正常扫描,如果患者局部疼痛或肿胀,立即停止注射拔针并更换穿刺部位,直至无外渗发生时才可进行增强造影检查。

        3.5观察高压注射过程:扫描延迟时间内通过机房摄像头持续密切观察,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高压注射。轻度的可不予处理或仅予50%硫酸镁+地塞米松局部湿敷;更换注射部位重新穿刺。严重渗漏者停止当天增强扫描,立即给予50%的硫酸镁+地塞米松局部湿敷,湿敷范围超过外渗面积1cm,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并门诊或病区随访。局部冷敷,忌热敷,并嘱其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有利造影剂的吸收。一般37天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可完全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3.6注意注射速度,观察患者反应:造影剂常规增强的速度应为3.5ml/s,血管成像的速度4.05.5ml/s。下肢静脉注射的速度是4.5ml/sCCTA检查,心率<70/分且平稳者。检查时应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时全身发热是正常现象,不要紧张,身体不要动,配合检查;注射造影剂时严密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及穿刺部位有无造影剂外渗。如有局部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处置。如患者出现轻微不适、恶心、局部血管胀痛,告诉患者坚持检查完毕给予处置。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应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马上与当班医生联系,就地紧急抢救。

        3.7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由于过敏反应的不可预测性,CT室机房必备急救车和急救器材,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检查,积极进行抢救。由于注射碘造影剂易出现毒副反应及过敏反应,CT增强前应了解病人有无碘剂过敏史,全身健康状况,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使用造影剂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2]。必须让患者或家属签署CT增强扫描检查同意书,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行CT增强检查扫描。在穿刺成功后常规先静推10mg地塞米松,以防止或减轻过敏反应的发生。注药时必须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问题就应即时地给予相应的处理。检查完毕应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保留套管针,每个患者均应在检查观察区留观30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检查观察区并嘱其回去后多喝水,加速造影剂排出体外,避免造影剂对肾脏的毒性损害。由于套管针针头粗,拔针后应按压510分钟,无出血方可松手。

        3.8防止空气栓塞:空气栓塞可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操作时必须慎之又慎,要特别注意连接管是否扣紧,防止在高压作用下脱裂。注射前一定要将针筒、螺纹连接管、导管针头中的空气排出,注射时注射头向下,使一些小气泡浮出而位于针筒尾部,注射量应小于吸药量,针筒内应残留药液12ml3]。

        4  结论

        64CT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大是造成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原因。对高危人群如长期化疗、老年血管硬化、肥胖、小儿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机率相对比较高,所以造影剂外渗的关键是预防。在我们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做到早预防早处理,不断加强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技能及穿刺技术培训,使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为增强扫描的成功提供保障,减轻病人的痛苦,进而获得更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为临床提供合理准确的诊断依据[4]

 

[1]宋晓波,岳建峰,强疑,.大角度静脉穿刺法的对比实验研究[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1):1.

[2]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委员会.对比剂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5.

[3]吴雪琴,岑玉坚,崔冰,.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114-1115.

[4]任叶香,刘妍君.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3,22012):44.

严丽玉(广东省广州市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放射科  广东广州  510503

    上一篇:lw.nseac.com论文网提供一篇关于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