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财务管理亦是如此。如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只有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此为出发点,认清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以期对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财务管理;商品经济
一、前言
财务管理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紧密联系的一个经济范畴,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务管理意识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因而财务管理模式必然会受到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制约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自动地调节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但在同样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甚至同样的经济体制、政策环境下,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说明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主要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这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者民族的社会传统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长久以来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势力等,能对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现在、未来发展起巨大影响作用的历史沉淀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新经济的崛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加入WTO的挑战,只有追本溯源才能更好地认识到我国财务管理模式中不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部分,以及如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去改善,从而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务管理模式。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传统文化中政治体制及其经济基础对工商业经济的抑制影响
毛泽东当年说过一句话“百代皆行秦政制”。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到今天,除去分裂割据的少数年代,我国的政治体制一直是中央集权体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种体制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自耕农经济与地主经济。国家自耕农经济是中央集权统治及其财政运作所主要藉靠的经济基础,而作为贵族经济的地主佃农经济实际上是官僚政治制度的要求在经济领域内的补充。正基于此,当朝廷腐败之时,地主经济会利用政治力量不断地吞噬国家自耕农经济,而终将旧政权的经济基础破坏导致败亡。新的政权依靠战争等手段重新构建国家自耕农主体的同时,正是通过对地主经济的占有与重新划分形成,从而也造成了地主经济的衰败。由于二者的循环运动,使得新经济的成分始终没有出现,造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的中央集权体制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中持续向前。因此,对我国来说,古代的土地运动的活跃是政治斗争在经济领域内的反映,并非是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私有化的表现。国家自耕农经济的兴盛也并不像西方那样,标志着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促进了人身的自由,从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拉开了封建制度解体的序幕。二者的斗争也只是依附于政治的简单循环,并不能促使经济发展模式的进一步私有化,从而产生代表着先进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到了晚清,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颁布了发展工商业的昭令,我国的工商业经济才在帝国主义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夹缝中得以缓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绝对管制,使得企业以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从而使得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
从我国古代工商业经济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到明代初年,仅官府手工业所征用的工匠和民夫就达180万人,可见工商业发展之盛。然而正在于此,官府工商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而难以形成独立的力量;另外一方面又对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碍作用。致使民营工商业经常受到无情压抑和摧残,往往只能在其缝隙中生存,从而不可能成为新兴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难以对社会变革起作用。而作为工商业发展依托的城市来说,由于中央集权体制的严厉统治,更不像西方那样成为私营手工业自由活动的天地,这使得工商业经济发展更加缓慢,也成为近代我国工商业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