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1)务管理毕业论
2014-01-18 01:02
导读: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中日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1)务管理毕业论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 任何企业融资模式都是在一定的市场背景下进行的。
[摘 要] 任何企业融资模式都是在一定的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本文通过中日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关键词] 融资模式;融资结构;治理结构
在特定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中,单个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大多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却具有某种共性,即经常以某种方式融资,这就是企业的融资模式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及经济证券化程度不同,加上不同类型国家的公司法、商法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形式各异的融资模式,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治理结构模式,最终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企业的融资模式,找出其差异并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优化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日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分析
1. 中日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现状
日本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其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决定了其融资方式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到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自20世纪90 年代开始,由于:(1)经济的不景气,贷款企业在泡沫经济时期产生的大量债务,加重了企业的偿债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上升;(2)贷款银行受到自己资本比率的限制,而且1997年后金融体制的不稳定也使得银行对贷款的发放采取了消极的态度;(3)日本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使日本企业的融资模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主要表现为主银行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企业贷款余额逐年下降,证券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方式占据了重要地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国企业的融资体制尽管经历了财政拨款型→银行贷款型→市场多元型的不同模式,但并没有脱离旧融资体制的约束,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而限制了企业对直接融资的利用。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2. 中日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的现状
在日本,1996年取消了企业发行债券的标准及发行无担保债券时的财务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条件,从1995年到2003年间,企业债券融资的增加额都超过了股票融资的增加额。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制度的完善,企业增加了对股票融资方式的利用,尤其是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会更多地选择股票融资方式来融资。
而我国企业对直接融资方式的利用偏好于股票融资,尽管企业债券的发行比股票早,发行优势也大,然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
3. 中日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
日本的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内部融资成为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逐步减少了对外部资金的利用。而且从1999年开始利用内部融资来偿还贷款或赎回已发行的债券,使得外部资金来源在总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在外部融资方式中,日本企业在逐渐减少贷款利用的同时,加强了在资本市场上的股票融资。
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额占全部融资额的比例为20%左右。在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占了90%以上的比例。而在直接融资中,通过企业债券筹集到的资金从2001年开始才由0.5%左右增加到1%左右,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除1997年和2000年外都不到10%。另外,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例高于债券融资的比例。
二、中日企业融资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 企业制度的差异
在日本的企业制度下,企业受股东尤其是法人股东的控制,股东的利益直接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安排,因此,日本企业融资选择的顺序一般是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内部融资在日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占绝大部分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