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务管

2014-04-05 01:00
导读: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务管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稳健性原则是会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但是由于稳健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稳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本文试对此问题作出探讨。

  一、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1、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水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方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2、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匀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稳健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内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稳健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但在稳健性原则下,存货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因为如果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是指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存货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显然背离了历史成本原则。同时,当企业接受捐赠、投资、盘盈固定资产时,需要对这些资产估价入帐,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对资产评估价值宁低勿高,因而以低估价入帐,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4、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稳健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而会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不同企业的存货、同一企业不同品种的存货,有的用成本计价,有的用市价计价;同一品类不同时期的存货,随着市价波动,其计价基础不断改变;当本期成本高于市价时,按市价计价,当下一期市价高于成本时,又按成本计价。又如根据稳健性原则,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坏帐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所有这些都破坏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企业本身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冲突的缓解对策

  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决定了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而稳健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又使其与其他会计原则间的冲突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但我们却可以采取必要对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冲突。

大学排名


  1、注意稳健性原则的适度运用。应用稳健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稳健或不够稳健都会降低应用稳健性原则的优点而扩大其缺点,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可行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稳健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最小在范围内。当然,“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把握稳健性原则的精神实质与制约因素。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确保稳健性原则适度运用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作业成本系统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务管理毕业 下一篇:关于应收账款全程管理策略的探讨务管理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