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财务指标评判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务管理毕业(2)
2014-06-02 01:14
导读:3、每股市价/每股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损益表利润结构的第一层次,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前面谈
3、每股市价/每股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损益表利润结构的第一层次,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前面谈到,市销率只能在同行业进行相互比较,因为各个行业的利润率是不一样的。如果从毛利的角度出发,每股市价/每股主营业务利润可能最有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处于开创期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一些高新技术公司期初研发支出、市场开拓支出会较多,如果用净利润的指标或用现金指标来评价,将使这些有潜在成长性的公司“潜龙入海”,埋没“真金”。目前新发行的融通新蓝筹基金以处于成长阶级和成熟阶段早期的“新蓝筹”上市公司作为其成长型投资的主要切入点,该项比率应该符合该种投资理念,并能选出一些潜在的高成长性股票;另外2001年度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四项计提增加到八项计提,使得公司的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造成大量巨亏公司出现,而有的巨亏公司主营业务十分的正常。如实达电脑1998、1999年、200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487万元、-5497万元,-26017万元,表面上看,盈利指标惨不忍睹,但主营业务利润却呈递增的趋势,三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2154、41480、38052万元。该公司亏损只是因为计提有关的减值准备。2001年没有减值的因素,扭亏是水到渠成。所以利用该项指标排序与市盈率对比,同样可以发现“垃圾”中的“金子”。
4、每股市价/每股营业利润(或是每股市价/每股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损益表的第二层次,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三项费用。对于正常的非投资管理型的企业来讲,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几近百分百,即营业利润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对于财务知识比较丰富的投资者来讲,看损益表首先是看营业利润是正还是负,假如为负,说明主营亏损,假如营业利润为负或很低但净利润却为正或较高,说明有靠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或补贴收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所以营业利润能代表一家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盈利成果。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每股市价/每股营业利润的指标可以剔除一些非经常性损益的成分,即使一些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投资收益(成本法核算的参股子公司分红所得或权益法核算的所享的参股子公司权益)加入到利润中也毫无意义,因为不能反映公司主营情况,该项比率可以从主营的角度反映股票的投资价值。
另外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成分较大,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公司盈利情况,用每股市价/每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来代替市盈率也许意义更大。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一般是公司自己披露的,有可能存在着隐而不报的情况。
5、每股市价/每股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
市盈率的指标实质是一个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假设每股盈利都归股东所有,并全部分红,市盈率的数字就是一个静态投资回收期。但实际上,公司的利润缴税之后,还需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提取相关法定的公益金、法定的公积金,然后才考虑利润分配情况。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金额可从利润分配表上得到,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金额=当年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提取金额。该项指标可衡量上市公司历年来的利润储备情况,如果从分红的角度衡量投资价值,该项指标可作。投资者买股票获利无非是二级市场差价或分红所得,像国外投资者一般都比较重视分红所得。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日益成熟、股价波动越来越平稳的情况下,该指标也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6、每股市价/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财政部从2001年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四项计提增加到八项计提,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目前上市公司资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泡沫。在2001年中,神马实业的股价一度跌至7.10元,而2001年报的每股净资产6.035元,市净率约为1.17倍,但若扣除有关不良资产的话,每股净资产就约为1.6元,而不是帐面的6.035元了。目前上市公司半年报、年报中都有披露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金额,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每股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该项指标比市净率更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