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念;转型
一、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所所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风采已经全新地展现在面前。在高校扩大规模的外在压力得到根本性缓解的同时,高校理财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财务管理重心从微观技术层面更多地转向宏观调控层面
1. 筹资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已经形成了多渠道筹措的基本格局。多元化的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一般包括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等九个方面。经过五、六年的实践和发展,不少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基本稳固在财、费、贷三个方面,其他渠道则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大多处于少水甚至无水的尴尬境地。从筹资结构分析,在一些高校的办学资金总量中,收费收入已上升至主渠道地位,各块资金所占份额的排序已由原来的财政拨款、收费收入、银行贷款演变为收费收入、财政拨款、银行贷款,表明高校在实现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自我筹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加强。然而,人们对于这样的筹资结构和收入增长态势并不总是乐观其成,主要原因在于其政策性因素仍然对筹资格局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按民办新机制运作的独立学院,直接推动了不少高校“蛋糕”的扩大。一旦几年后高校招生出现预期的“拐点”,则高校筹资政策势必面临调整,筹资结构的不稳定性将会更加凸现出来。
2. 资产负债核算得到明显加强。负债是事业单位的五大会计要素之一。近些年随着高校自觉不自觉地选择银行贷款作为加速扩容的主要资金来源,引起负债总额的持续高位增长。负债这个高校会计要素,在沉睡了多少年后,终于引起了普通高校的举办者———政府、高校的主要债权人———贷款银行、高校的主要受益者———学生及其家长的空前关注。高校持续庞大的贷款规模、亟待改善的贷款结构、渐行渐远的资金投向、稳中有升的筹资成本,将社会方方面面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进而出现了不同声音。而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债务人的高校,由于资产负债率的节节攀升、还本付息现实压力的有增无减,也开始主动盯住资产负债的静态指标及其动态变化。因此可以说,高校已经有了注重负债的核算和监控的内在自觉。
3. 管理决策分析需求进一步趋强。一方面,高校在缓解扩大规模与提升层次的双重压力、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与防范潜在风险的有机结合的进程中,财务管理的复杂性、综合性、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财务部门所编报、提供的财务信息, 其理解性已大大增强,但它仍然只是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财务事项的基本反映,难以为学校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高校面临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纵横交错的内部利益关系,亟待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决策分析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要求财务信息从可理解性尽快向决策有用性扩展的趋势正在加快。其具体表现在,管理会计的一些专门方法如成本性态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差量分析方法被大量引用到高校财务会计中来;着眼未来的财务预测功能备受关注,如财务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在不少高校已经数易其稿,付诸实施已是指日可待。
(二)财务管理形态从相对封闭逐步走向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