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1)务管理毕业论
2015-03-30 01:01
导读: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1)务管理毕业论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非国民待遇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
摘要: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非国民待遇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湖北省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与民营企业本身所蕴涵的潜在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内在生成机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
一、湖北省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 传统负债融资风险。
负债融资相对其他资金来源来说,成本较小。但是一旦企业决策失误或经营项目失败,就会面对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实务中,大多数民营企业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一些个体和私营企业由于其资产质量不高,“抵押无物,担保无人”,很难通过资产抵押获取贷款,于是求助于民间的个人借贷活动。据调查,近年来在私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有约占融资总额10%的资金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进的,这种借款来源分散、成本高,缺乏法律保障,因而极易造成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风险,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2. 传统权益融资风险。
权益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股票发行的数量、价格、时机的决策,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能够通过上市融资的民营企业寥如晨星。在湖北省,只有于2002年5月29日上市发行的精伦电子,是全部由自然人发起成立的民营上市公司。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上市的民营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可能会非法操纵利润,以致影响企业声誉,打击投资者信心。而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质量参差不齐,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短期内是不太现实的。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在上市额度成为稀有资源的当今资本市场争得一杯羹,也不符合财务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 其他风险。
(1)融资租赁风险。融资租赁是解决民营企业长期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但它会给企业带来如下风险:①内部决策风险,即对设备、租赁公司的选择引起的风险,及无法及时支付租金的财务风险;②外部连带风险,即不能按期获得租赁资产,致使企业停工停产的风险;③市场风险,即租期内由于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造成滞销的风险;还包括市场利率频繁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等。
(2)法律风险。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利益的驱动,或缺少法律意识,极有可能违反法律从而招致法律风险。几年前出现的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非法集资10亿元,江苏无锡新兴实业总公司非法集资32亿元等案例,已经给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2003年5月28日上海房地产大亨周正毅又因为“问题贷款”而被扣,可见民营企业在缺乏充分公正性的融资环境下要更加注意对法律风险的防范。美国通用、埃克森、雪佛龙等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与其长期坚持守法经营是分不开的。
(3)兼并收购风险。民营企业为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经常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迅速提高竞争力。但这一过程也充满了风险,主要是:①信息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家忽视信息的重要性,在并购中没有认真地调查分析,凭感觉贸然行动,结果频频翻船,周正毅案就是一个见证。②并购中的操作风险。企业并购要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准确把握并购时机,综合考虑资本成本,并购过程中还可能遭遇反收购风险。③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多数民营企业的并购由于缺乏专业分析,仅凭业主“拍脑袋”决定,并购后的新企业常常因为规模过于庞大,缺乏一统的企业文化而出现规模不经济,无法实现营运整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1. 宏观原因。
(1)国家对企业的政策法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比如:直到2000年9月有关部门才决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征企业所得税,只对其投资者的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在此之前,个体企业一直面临双重征税的问题。 另外,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管理尚不尽人意,其税收负担相当沉重,民企遭受严重的非国民待遇,经营环境的有利程度甚至不如外资企业。比如:政府有专门机构为外企提供全方位服务,而私营企业仅注册登记就需3至6个月的时间,至少要花费5000元,并要按时提交多种名目的资料文件,处处红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