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公司融资治理模式分析(1)务管理毕业论文
2015-08-01 01:02
导读: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日德公司融资治理模式分析(1)务管理毕业论文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日德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债券融资为主,采取以债权融资
【摘要】日德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债券融资为主,采取以债权融资治理为主、股权融资治理为辅的融资治理模式。银行处于日德公司治理的核心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影响债权融资治理的有效性主要条件是债权人性质、债权集中度、企业债券市场和破产法。改变我国债权融资治理不充分的现状,必须改革商业银行,完善破产法及发展债券市场。 【关键词】 债权融资治理模式 主银行体制 债券市场 破产法
一、日德公司融资结构
日德公司的融资结构是以债权融资为主,其中,银行借款占债权融资较大比例,并且金融机构是日德公司最大的股本持有者,这使得日德公司资本负债率高、股权相对集中、法人持股比例高且相对稳定。在股权结构中,日德公司个人持股比例不高,而金融机构持股比例分别高达42%和30%,其中银行分别占到金融机构持股总额35%和33%。在债权结构中,日德公司较多的依靠银行贷款融资,例如,日本公司90年代向银行借款的比例高达54.5%。日德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并没有构成日德公司的主要债权融资方式,例如,日本1980年的企业债券余额为35000亿日元,到1994年也只有43000亿日元。1991年日本和德国公司财务比例: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和73%,负债权益比分别为53%和38%。上世纪90年代日本公司债权结构:银行借款比重占54.5%,发行债券比重占35.5%,其他借款比重占10%。
二、日德公司融资治理模式
日德的融资结构决定了相应的融资治理模式。日德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债权融资治理为主、股权融资治理为辅。因为银行集股东、债权人于一身,拥有着决定企业命运的经济和法律权利,从而银行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1990年德国银行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10%。另外,德国大部分个人股东通过签署存储
协议书将投票权转让给银行。在1988年德国银行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管理的股票占德国上市股票的50%。日本公司主银行排在公司前五大股东之列的约占72%,排在一、二位的约占39%。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日德公司由主银行来控制和监督公司经营者的行为,其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于英美的“用脚投票”,而是“用手投票”。德国公司股东在公司中设立监事会,该监事会是由公司股东、职工利益的代表组成,并被赋予了解聘和解雇公司经营者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银行在监事会中占有主动地位,据一份报告表明,在德国最大的85个公司监事会中,银行在75个监事会中占有席位,并在35个监事会中担任主席。如果公司经营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不善,银行在监事会的代表就会同其他代表一起要求更换不称职的经营者。日本主银行在日本公司的董事会中派有一名以上的董事,该董事常常是主银行对公司的前任主管,他为主银行收集公司信息,并对公司经营者进行严密监控。当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满时,就可利用股东会撤换这些经营者。日德的主银行一般奉行“相机性治理原则”:在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时,主银行将本属于股东的剩余索取权给予内部组织作为报酬,并只作为“平静的商业伙伴”采取观察的态度;反之,当企业状况恶化时,主银行通过营业往来账户、短期信贷、派出董事等方式挖掘问题的根源,主动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这种改善措施主要包括:重新协商和安排贷款的偿还、提供新的资本、派遣经营者。
日本和德国分散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比较少,因为其资本市场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日本债券市场只对少数国有企业和电子行业开放,而且债券发行委员会通过一套详细的会计准则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而德国企业发行商业股票和长期债券必须先得到联邦经济部的批准,批准条件是发行企业的负债水平在一定的限度以下,发行申请必须得到某一银行的支持。企业发行股票还必须被征收1%的公司所得税。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债券融资治理的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