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务管(2)
2015-10-09 01:03
导读:对于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的进账金额包括相关的交易用度和其公允价值。而在资产负债表里,其变动损益不计人当期损益,而是计人资本公
对于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的进账金额包括相关的交易用度和其公允价值。而在资产负债表里,其变动损益不计人当期损益,而是计人资本公积。这点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同,其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也就不同了。
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进账金额也包括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用度。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本钱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进,计人投资收益,在处置该资产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相对比,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贷款和应收款项也做相似的会计处理。
由于以上几种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在划分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界限。所以怎样划分取决于企业治理层对投资决策、风险治理的看法,因此应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进步财务职员的专业素质,保证金融资产的良好运作。
(2)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备而持有的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通常采用本钱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所持有的投资性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影响。采用本钱模式计量,将投资性房地产看做类似于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处理,定期进行折旧或摊销,通过“其他业务本钱”科目反映在利润表上,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而取得的租金收进通过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反映,而在利润表上则通过“其他业务收进”得到体现。
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则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进账。通过“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科目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体现。这样一来,将会使各期的用度减少,利润增加。在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经济环境下。对于拥有出租的建筑物或拥有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企业往往是利好的影响,相反在房价回落,则是利空的影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后续计量中,本钱模式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的,且满足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条件的可以转化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的保存收益。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得转化为以本钱模式计量。这样,计量模式转换采用的重新估值技术就至关重要了,若实际价值与本钱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引起的账面净资产可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升值状况,但一方面也可能使企业在初始计量时采用计量模式的区别来隐躲资产,到达操纵利润的目的,因此必修加强企业的审计力度,加强监视体系的职能。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非货币资产交换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该项交换具有贸易性质;②换进资产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用度作为换人资产的本钱,不确定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本钱,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所以换进资产与换出资产的不同,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与否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就不同。其中换出资产不同也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来记账。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以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进营业外收进或者营业外支出影响利润表。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以为投资收益来影响利润表。若上述资产以账面价值计量时则基本上不影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