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财务通则》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务管(2)
2015-11-11 02:02
导读:(二)新通则提出了“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治理级次”的新理念 这一理念是对企业建立“符正当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治理体制”理念的进一步阐述和延伸
(二)新通则提出了“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治理级次”的新理念
这一理念是对企业建立“符正当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治理体制”理念的进一步阐述和延伸。新通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治理级次”。至于企业如何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治理级次,属于企业依法独立自主配置其财务资源的权利,新通则没有具体规定。
(三)新通则体现了企业财务治理注重人本治理的新理念
这一理念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在现代经济环境中,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仅仅靠物质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人力资源。与之相适应,企业的财务治理也需要从注重“资源配置”转向注重“人本治理”,需要给人以激励并与其沟通。新通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经营者和核心技术职员实行与其他职工不同的薪酬办法”;“经营者可以在工资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额,对企业技术研发、降低能源消耗等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企业应当在年度内定期向职工公然以下信息:职工劳动报酬、养老、医疗和培训……”,等等。
(四)新通则提出了企业“财务战略”新理念
这一理念是当前经济环境快速发展和竞争程度加剧而使企业需要的。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上风,除了将战略思想引进经营活动以外,还要将战略思想引进到财务活动中,由于财务战略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起着全面支持的作用。新通则规定,“企业财务治理应当按照制定的财务战略,公道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本钱用度,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视和财务信息治理”。至于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属于企业自主决策的内容,新通则没有规定。
大学排名
二、新通则对企业财务治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遵循上述新理念,新通则对企业提出了一些旧通则中没有的财务治理制度建设要求。
(一)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制度和决策回避制度
财务决策制度是财务治理主体能顺利行使财务决策权的保障制度;财务决策回避制度是保护企业和其他各方正当正当利益不受损害的制度。新通则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制度,明确决策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等……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新通则对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财务活动的决策制度规定得比较具体,如“企业自行选择、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并由投资者审议批准……”;“企业……实施重组,对涉及资本权益的事项,应当由投资者或者授权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履行内部财务决策程序”;“企业实行托管经营,应当由投资者决定”等。
(二)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治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
风险治理制度是现代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内部治理制度。新通则新增了对该制度建设的规定,比如: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工作岗位;“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治理制度……根据合同的约定以及内部审批制度支付货款”;“企业应当建立销售价格治理制度……防范销售风险”;“企业对外担保……按照内部审批制度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设立备查账簿登记”;“企业从事期货、期权、证券、外汇交易等业务……建立交易报告制度,定期对账,控制风险”等。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有“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等。
(三)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治理制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财务预算制度是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匹配的治理制度,是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和实现财务战略的保障制度。它涉及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需要企业特别关注。新通则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治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本钱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治理”;“企业依法以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份等方式筹集权益资金的,应当拟订筹资方案……”;“企业实行用度回口、分级治理和预算控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