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动态并购风险控制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5-12-17 01:16
导读:由于评估价值只是并购定价的依据而不是终极的交易价格(终极交易价格还需要经过价格谈判),所以,动态风险控制还必须包含以信号博弈为手段的价格
由于评估价值只是并购定价的依据而不是终极的交易价格(终极交易价格还需要经过价格谈判),所以,动态风险控制还必须包含以信号博弈为手段的价格谈判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风险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价格谈判是以评估价值下为下限的空间中进行的。由于被并购方知道自己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不会让评估价值低于真实价值,因此评估价值是真实价值的上限,成为被并购方讨价还价的底线;另一方面,收购方以协同效应为依据确定了一个预期价值并以此为价格谈判的上限。这样,价格谈判的空间就在评估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但在信号定价博弈条件下,处于信息劣势的收购方会根据拥有信息上风的被并购方所发出的信号不断调整自己的还价策略,使得价格谈判的空间变到真实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价格谈判的底线变为真实价值。由于真实价值一定低于评估价值,所以,信号定价博弈的底线低于正常谈判条件下的底线,起到了定价风险控制的作用。
第二,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控制。企业并购是一次性资金需要量很大的企业投资行为。为取得并购成功,收购方通常需要的资金不仅包括定价所决定的购买价格,还包括债务本钱、中间用度、税收本钱、意外本钱、整合与运营本钱和并购机会本钱等。对于任何企业都要借助外部融资支持企业资金并购资金来源。实践中收购方如何选择并购融资工具通常需要做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现有融资环境和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保证;二是哪一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本钱最低而风险最小,同时有利于资本结构优化。这两个方面的考虑实际上是企业基于市场现实的风险回避途径。在成熟和发达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融资环境的便利性和融资工具的多样性为企业灵活选择融资方式创造了有利空间,融资本钱表现为市场机制硬约束条件下的显性本钱,因此企业融资依据融资本钱而遵循内源融资——债券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方式,融资风险表现为债务风险。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对债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本钱——收益均衡分析框架内进行最优资本结构决策。本钱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利息本钱和破产本钱,收益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节税价值,利息本钱和破产本钱与节税价值两者的均衡点即为最优资本结构的债务比例。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不过从本质上讲,以利息和破产本钱与节税价值两者的权衡所决定的资本结构事实上只基于不确定性风险控制题目,而对于并购融资实践中存在的由于不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风险却无能为力。动态风险控制理论以为,不对称信息理论条件下的最优资本结构决策逻辑地表现为股权代理本钱与债务代理本钱的均衡决定,风险控制的途径应以最大化地减少代理本钱为依据。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代理本钱最小化可以利用融资信号博弈在达到市场信号均衡条件下得以实现。因此,收购方减少融资代理本钱从而实现融资风险控制的途径是对融资信号的选择和传递。对于处于信息上风方和融资方的收购方来说,信号选择同样框定在负债比例,通过负债比例的选择来向出资者传递有关企业获利能力和质量的信息,从而减少出资人的逆向选择行为,降低融资代理本钱。不过,由于受市场和企业自身条件的约束,在信号选择和传递中,收购方还需进一步考虑企业的自有资金、代理本钱和并购方案的成功概率等因素,从而使融资风险控制落脚于自有资金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融资结构设计。所以从根本上讲,融资风险控制终极表现为以融资本钱为主题、以债务杠杆为标尺的资金来源数目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匹配关系。
第三,企业并购的支付风险控制。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支付方式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影响到收购价格,导致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股东的效益水平不同,能否采取公道的支付方式关系到公司并购的成败。这里的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活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活动性风险,以及由此终极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产生的股权稀释风险。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终极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