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务管理毕(2)
2016-02-07 01:11
导读:3.高校的高支出还会长时间增长。①新校区的开辟、配套设施的完善、大学的基建支出、高校教职工不断增长的收进要求(据国 家教 育部的数据显示,198
3.高校的高支出还会长时间增长。①新校区的开辟、配套设施的完善、大学的基建支出、高校教职工不断增长的收进要求(据国
家教育部的数据显示,1984—2006年期间,我国高校教师均匀工资增长了18.2倍)迫使高校巨额贷款。②高校之间的“人才战”越来越激烈,形成了攀比之风,你用百万元聘一个教授,我花千万元加别墅引进一个学科带头人,但对这些引进人才是否能做出相应的贡献并没有具体的评判体系,以至于这些所谓人才中的大部分只是装扮了门面,并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成果。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经历了一番大张旗鼓的“升级”过程,专科升为本科,“学院”升为“大学”,大学还得进进“211”,由此带来的“公关性”支出自然也少不了。④高校的支出项目中还有一项,可以称作“无奈的浪费”,如今,多数高校的老校区均在城区,而新校区都在郊区,二者之间的间隔少则十几公里,多则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住在城里的教师们为了往新校区上课,搭在路上的时间远比上课的时间长,撇开这隐性的浪费不说,天天往返的班车用度“每年也要跑掉几幢楼”。
4.教学评估带来的资金需求。为进步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国家教育部每年分期分批对各院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随着扩招带来的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为“达标”,各高校只有购置土地,修建大楼。如民委6所高校,2000年在校生36 503人,到2005年就达到94 239人,增幅高达158%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教发[ 2004 ] 2号文)规定:“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平方米/生,生均宿舍面积6. 5平方米/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生。”应该新增多少土地与校舍,需要花费多少,我们应该很清楚。在财政资金有限、自筹能力很弱的情况下,只能依靠银行贷款。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5.对资金的投向治理不严。众所周知,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但是这些“软件”因素不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积累和维持,见效慢,而且不能都在直观上被察觉。再者,就是资金使用的软约束,一直以来,高校并无公布其财务状况的义务,其资金往来几乎完全不透明,资金的使用也鲜有监视。多数高校领导都怀着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宏愿,无论如何,在气势上要高人一筹,在开支上就缺乏远见和本钱意识,一旦贷款得手,扩建、装修便更加肆无忌惮,缺乏科学规划。 6.银行对高校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形成。银行乐于向高校贷款,由于高校有良好的信用,且有土地作为抵押,加上大学城项目多受政府支持,假如高校发生财务危机,与银行之间发生借贷纠纷,政府就有可能拨出巨款来帮助学校回还银行债务,从而导致高校贷款资金的大量沉淀,增加了高校财务负担,也加大了贷款资金风险。但从长远看,高等教育像其他产业一样,也存在盈利性和风险性,其随着市场竞争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银行假如没有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只盲目地看到短期内盈利大于风险,不能从动态的角度看到长期风险的变化,同样可能产生信贷风险,影响信贷资产的结构和质量。
三、防范高校银行贷款财务风险的措施
1.高校应进一步明确贷款的指导思想。①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学校具体情况出发,从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承受能力的关系。②贷款高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基于财力制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及适度的贷款额度。③必须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高校的校(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偿还贷款负有法律责任,故在资金张罗上既要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又要将资金本钱控制在最低水平,制定为学校的未来生存和发展负责的筹资方略。④高等教育事业是社会的公益事业,切不可把贷款作为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必须充分熟悉到贷款的高额利息支出对教育资源产生的负效应,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公道调度资金,降低贷款额度,减少贷款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