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应收账款治理 防范销售风险务管理毕业论(2)
2016-06-05 01:04
导读:第二,判定企业的信用品质。企业与某一新客户打交道,应首先设定其信用标准,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看它的信用品质。这通常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确定:
第二,判定企业的信用品质。企业与某一新客户打交道,应首先设定其信用标准,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看它的信用品质。这通常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确定:一看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必须想法了解客户过往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能定期如数付款,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二看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偿债能力是指其活动资产的数目和质量以及与活动负债的比例。客产的活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就越强。同时,还应留意客户活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会出现存货过多过期、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三看客户的抵押能力,企业签订赊销合同时一般附有抵押条款,客户的抵押能力是指当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四看客户的经营条件,经营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需要了解客户在过往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看其履约情况,以确定风险等级。
第二,应强化事中监控,化解应收账款风险。其一,给予或拒尽容户信用优惠的判定。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尽容户信用优惠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容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留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企业答应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本钱和收账用度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进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本钱的上升数。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容户可以按销售收进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采取现金折扣的条件就是只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本钱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其二,设定信用额度。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企业财务部分应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为每一客户设定一个信用额度。信用控制单位必须从逐日的发货中,审查是否超过信用额度,是否该客户有逾期账款未收。假如有,则应停止发货。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财务部分每周都应以内部催款通知书形式,通知相关部分和责任人了解其负责客户的欠款和信用状况,并提醒重点关注接近信用限度客户的动态和经营状况。其三,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由最高财务主管或治理当局参加的报告会议,主要讨论目前信用控制的运作情况、企业所遭遇的困难和信用风险猜测、企业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改进措施。由信用控制单位和业务单位联席召开的信用控制会议,主要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以及目前危险客户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信用控制部分内部召开的会议,主要研究信用控制部分的运作是否正常、过往两周的工作绩效和未来两周的工作内容和规划等。企业的财务部分应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账,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分,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了解应收账款的总体情况。企业财会部分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以及时催收欠款。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三,应加强事后监视,减少应收账款风险。一是确定公道的讨债方法。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与企业约定的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怎么办?自古以来,欠账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是客户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正当、正当权益所在。但是假如企业对所有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行为都对簿公堂、付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由于企业解决与客户账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题目,而在于怎样最有成效地将账款收回。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各位客户拖欠、拒付账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信用表现一贯良好的客户也会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无法如期付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客户受大天气影响,资金短缺、拖欠债权企业账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假如企业直接向法院起诉追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诉讼费,而且除非法院裁决被告破产,强制执行,否则,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通过法院收回账款一般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办法。基于这种考虑,企业能够同客户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也许就能够将大部分账款收回。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熟悉。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往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题目。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用度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本钱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把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二是正确使用法律武器。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客户,企业应组织气力督促经销职员加紧催收,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客户,需有专人负责。催收时,企业财会部分应及时提供赊销客户的具体原始资料,如
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对账单、欠款金额及发生时间等,为催收工作提供依据。企业供销部分应组织职员,积极与客户联系,及时收回欠款;对近期暂不能还款的赊销客户,应要求对方制订还款计划并提供担保,使其能逐步还清欠款。对那些既不制订还款计划又不提供担保的,或发现其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给予解决。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收账策略。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予过多打搅,以免将来失往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催款;对过期较长的客户,则应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久的客户,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补偿。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本钱效益原则,碰到以下情况不必起诉:诉讼用度超过债务清偿额;客户抵押品变现后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起诉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起诉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