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团体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务管理毕(2)
2016-06-07 01:01
导读:3.2 团体内部组织结构 团体内部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一般来讲,职能型(u型)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集权化结构,相应地,其财务控制模式
3.2 团体内部组织结构
团体内部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一般来讲,职能型(u型)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集权化结构,相应地,其财务控制模式也应是集权式的。控股型(H型)是一种有机的组织结构,各部分之间联系较疏松,部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这一组织结构下,采用分权式的财务控制模式较为合适,而事业部型㈣型结构属于相融式组织结构,企业团体相适应的则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还有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倒螺旋(N型)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与其他无产权联结关系的外部单位建立广泛的承包关系或者长期协作的网络关系,母公司主要通过团体的
规章制度以及各种契约或合同实现对协作单位的控制,对这种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也是通过规章或契约实现的。 3.3 企业团体规模大小
小型团体公司因总部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和财务专家,往往较多地把财务决策权交给子公司经理,实行分散化的财务治理。它们通过政策指导、下达命令、信息交流和规定的报告程序,同一治理、协调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而大型团体公司资金雄厚,有大批财务专家,它们试图实行集中财务治理,但因其产品种类多、分布广和所处环境复杂,而较多地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或偏向于分散的财务治理。
3.4 团体公司的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按性质可划分为稳定型战略、扩张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和混合型战略。企业团体在不同阶段采取的具体战略的差异必然要求不同的集权、分权模式来支撑。如在紧缩战略下必须夸大高度集权;而在实施扩张战略阶段,为鼓励子公司开拓外部市场,形成团体内多个新的经济和利润增长点,分权程度应大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5 企业团体的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团体的控制体制也存在着很大的权变性。在初始阶段,团体治理总部不管从自身能力、企业规模还是从市场进进与地位的初步奠定等角度,可能会倾向于集权治理。随着团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逐渐成熟,基于总部的战略和企业文化已得到各成员企业的认同,无需集权治理,或由于总部治理层素质能力的限制而无力集权,宜采用在团体总部同一政策目标与领导控制下的分权治理模式。
3.6 治理文化结构的差异
从财务控制的角度,文化观念的差别既影响政府对企业财务管制的强度和方式,又会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安排上有所体现。比如,英、美等国夸大个人价值的文化特质,使其在财务控制安排上更注重分权制和授权制;而在注重集体价值的东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日本等国财务控制更倾向于集权制。
4 我国企业团体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企业团体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团体公司制定的团体发展战略尚未得到团体内其他成员企业的认同和贯彻执行,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位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尚末
形成协力,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完全分权控制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母公司有必要对各子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权控制,依据产权关系,“迫使”子公司在其所规定的范围内开展财务活动。因此,我国企业团体的财务控制宜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
其次,从我国企业团体所处的文化环境看,也适合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更夸大集体利益的实现。从现阶段情况来。我国的诚信法治环境还不够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和发行股票筹资,筹资渠道相对缺乏,筹资本钱高、筹资难度大、普遍缺乏后续资金。尤其是筹资、重大投资等项目应由母公司集中控制。
再者,从我国企业团体组织结构的特点看,也适合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我国的企业团体中,以***公司以基础,同时拥有事业部或职能治理单元的企业团体越来越多,多数大企业团体都采用这种组织结构;而小的企业团体仍然较多的采用职能型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近十年来,民营企业团体异军突起,民营企业团体一般采用家族式集权治理。因此,从总体上看,组织结构的特点也适应相对集权的控制模式。